欢迎访问湖北高校思政网!
公历
武汉科技大学:匠心课堂进校园 践行课程大思政
字体:【
2022年09月27日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点击量:1872

本网讯(通讯员 陶李婷 周百灵)为使学生认识中国古建筑,理解研究古建筑的意义,了解建筑博物展陈的相关知识,9月26日下午,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邀请武汉建筑博物馆教育部主任胡微、袁紫依和资深讲解员范东琳开展了“匠心课堂走进校园”社教活动。

“文化和建筑有着密切关系,文化中蕴藏数学,建筑离不开数学。”范东琳以数字与建筑的关系为引,从三和根号二切入,讲述了古人观测天象建立时间观,得出“三天”、“三圆”和“圆方图方圆图”。“中国人对根号二的认识要追溯到西汉时期的《周髀算经》,古建筑的立面、藻井的比例都与根号二密不可分。”范东琳详细解释道。

D8A65C37EC0377D1FB703859F7D788F0.jpg

讲解到古建筑中的几何关系时,范东琳依次介绍了独乐寺观音阁、佛光寺大殿和应县木塔。“佛光寺大殿是由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发现的古建筑第一珍宝。”范东琳表示,佛光寺的发现推翻了日本学者此前关于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木构建筑,只有日本才保存有唐代木构建筑的断言。

据悉,旧时中国积弱,1896年出版的《弗莱彻建筑史》只字不提中国,日本人伊东忠太也未能在《东洋建筑的研究》中给予中国应有的地位。梁思成、林徽因在美国留学时就下定决心,回到中国去,研究自己的建筑,写出中国的建筑史。至1944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梁思成在四川李庄完成了轰动世界的《中国建筑史》。它的问世,纠正了西方人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偏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宣讲后期,范东琳将时间留给学生,采取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中国古建筑的认识。场下学生分为七组,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各抒己见,分别讲解了中国古建筑屋顶,斗栱,古建筑立面比例、柱子高径比例,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古建装饰,古建筑门窗,中国古建筑的特征这七个议题。

胡微提出,此次博物馆的活动旨在普及古建筑知识,带领学生探索研究古建筑的意义,她强调了梁思成先生的观点——知己知彼,温故和新,有了科学技术的建筑师如果再有了本国的知识和超味,创造力就会强大起来。

“我明白了,中国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文化,国家没有了历史就等于亡国了。中国古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根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汲取养分。”建筑2001班曾笑薇感慨道。

CDEDBFAC4C6340BEEBADBFD123EBB9B5.jpg


(责任编辑: 周习海 )

意见反馈 湖北高校思政网目前正处于初级建设阶段,欢迎广大师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由于经验不足,在资料整理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甚至错误,如您在浏览本网站中,发现任何疏漏和错误,请及时提醒、批评指正,我们将立即整改。愿我们携起手来,群策群力,集众人之智,早日把我们共同的网络家园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