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侯聪 陈琦睿 向风云 郝梨)郑家埫,地处鄂西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地无三尺平,望山跑死马”是该村的真实写照,全村369户1052人散居在海拔800至1400米的大山深处。2015年,长江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派驻工作队前往郑家埫,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6年农学院顺势而为,组建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利用“三下乡”,服务“郑家埫”。六年来,农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师生们见证了郑家埫村的改变;郑家埫这片热土也坚定了一批又一批队员们的学农理想。
启动仪式:用实践践行使命
为提前让实践队队员们了解三下乡,以便更好的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7月11日上午,长江大学农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在郑家埫村村委会会议室举行活动启动仪式。跋涉200余公里,从荆州到宜昌,历经九曲十八弯,海拔直升1000米,实践队走入群山之中,做好接受历练的准备。郑家埫之行让实践队员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也让实践队员有机会向农民讨教农情,向农民学习农业,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水平素养。实践队员们走进郑家埫村村民家中,不落一家、不少一户,足迹遍布了郑家埫村的角角落落,真真切切体验村民生活,调研村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实地走访:用脚步丈量民情
实现乡村振兴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这不仅要靠政府的支持,更要靠农民自身的努力。只要农民有信心,乡村振兴才有动力。
“学农、爱农,服务三农”!实践队带着调研乡村振兴现状的任务,走进村民的家中,与当地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作,为大山的进一步发展谋出路。为了告别枯燥乏味而又冰冷的问卷,实践队员从农户的情况聊起,以聊天的形式开展调研。从农户家院前的辣椒地,到农户院旁的李子树,从农户自己的身体情况,到农户家中可爱的小孙子,实践队员抓住一切话题,迅速与农户拉近距离。用恰到好处的方言,与村民聊收成、聊发展、聊振兴。
在走访调查中,实践队员还了解到这几年郑家埫村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传统单一的产业结构变成了以白芨、山核桃、昭君眉豆、玉米等多种作物多元发展的产业结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
反诈宣传:用真情筑牢防线
互联网的发展为郑家埫村带去了便利,足不出户,儿女便可在网上为家中水电缴费;视频通话真正实现“天涯共此时”;电商平台的发展,更是为农户销售农产品提供了新思路。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信诈骗也层出不穷,实践队员在走访中关注到了这一问题,通过发放反诈宣传单,宣讲典型诈骗案例为村民们筑牢反诈防线。“奶奶,您的医保卡一定要保管好,千万不要向别人透露任何信息。”“爷爷,但凡是涉及到钱的事情我们都多考虑考虑好不好?实在拿不准我们就问问子女们。”“阿姨,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中老年人是电信诈骗的重点关注对象,电诈无情,实践队员力求用温暖的话语向村民传递反诈知识。“不听不信不转帐”,短短七字口诀,浓缩了反诈的精髓,只有全民反诈,才能“天下无诈”。
科学实验:用真爱传播知识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针对村中的少年儿童实践队策划了一系列主题活动。科学下乡是三下乡的任务之一,为培养“学科学,懂科学,爱科学”的少年儿童,今年“兴农梦想班”以科学实验为载体继续开办,希望能借此机会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将来为祖国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
在主讲人的一个个演示实验中,小朋友们的兴致逐渐被吸引——“热分层冷融合”的墨水让大家感到好奇;牙签把纸穿透却不会让纸上的水流下让小朋友们都感到十分惊讶。
在众多实验中,最出彩还是高锰酸钾的还原实验。紫色的高锰酸钾颗粒丢入维生素C溶液中,拖出彗星一样蓝色尾巴,最终消失在溶液中。最后,主讲人向大家解释原理,队员们也鼓励小朋友要多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吸收真知识,掌握真本领。
主讲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用通俗易懂的理论解释实验原理,并揭示实验中蕴含的哲理,让大家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主讲人邀请台下观众上台尝试,大家使用简单的材料,看到了十分惊艳的现象。实验顺利完成后,小朋友们都感到意犹未尽,仍然兴奋不已。在有趣的实验中,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逐渐被激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昆虫宴:用新奇激发兴趣
“昆虫美食鉴赏,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前来参加的村民感叹道。此行,实践队员们带来了蝗虫和蝎子,为当地村民讲解其食用价值,并精心准备了一顿“昆虫美食”。炸至金黄的蝗虫和蝎子被摆放在盘里,样式各异,与盘中的胡萝卜、白萝卜、土豆构成不同图案。实践队员们为大家介绍这些图案的意义,并邀请当地村民和儿童一起参与摆盘和品尝。
据悉,昆虫宴是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的一个特色活动,今年农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首次将此活动搬进大山,成为了一道展示专业特色与优势的亮丽风景,更为人们的农闲时光平添了一份乐趣,也为当地儿童埋下了一颗学农兴农强农的种子。
“城市的霓虹再美,也不能忘记乡村的月光”。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广大农科学子有信心、有力量,乡村的明天也一定有希望、有未来!农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会继续植根三农沃土,服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