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知行学院:“00”后大学生献血近万毫升再捐造血干细胞
发布日期:2024-01-04
来源: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浏览量:525

        本网讯(通讯员 黄小雨2023年12月13日,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刘彬躺在病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双手插上针头,身旁的采集机器嗡嗡地运转,深红的血液从左手流出经过分离机器又从右手返回,错综复杂的输液管将刘彬同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紧密连接在一起。

微信图片_20231220164057.jpg

捐献完成后的刘彬

        2023年8月24日,正值暑假的刘彬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三年前入库的造血干细胞HLA分型与一位血液疾病患者初筛相合。对于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只有数万分之一,刘彬可能是唯一能救那位患者的人,他坚定地回复到“我愿意”。

        从得知初筛配型相合的刘彬,开始规范作息,早起锻炼、晚上运动、控制饮食,时刻在为捐献做准备,刘彬的体重也从150斤,减重20斤,直到捐献前130斤。经过二次筛选、抽样高分等一系列流程,2023年11月13日,刘彬在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省级分库的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按照患者移植计划,定于12月13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

C3F59F94DA1EDB0BD5B8759F4D760867.png

刘彬(右)与其辅导员黄小雨(左)合照

        12月6日,刘彬向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外国语学院相关老师提交了长达一周的请假申请,得到领导批准同意后,着手前往武汉市第一医院进行捐献前的准备工作,刘彬的家人都在外地,刘彬的辅导员黄小雨老师得知相关情况后,专门提出要全程陪同刘彬进行捐献。

6349178A4DBB69E411FFA6A8FC7F25A6.jpg

刘彬正在注射动员剂

        直到13号捐献采集,在此之前刘彬需要进行为期4天每天两次的动员剂注射,接连4天的注射,让刘彬产生了非常明显的不适,强烈腰酸,头疼,低热,每天都昏昏沉沉,但是一想到将会拯救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人的生命,刘彬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12月13号上午九点,按照计划刘彬要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捐献,他躺在病床上没有一丝怨言,刘彬说那是他第一次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是为了救别人,很有意义,也很有感触。

B3255678486CA037D56D0E24F235E676.jpg

刘彬入库时颁发的荣誉证书

        刘彬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故事始于2020年的成年礼,那一年刚上大学的他,十八岁的生日刚过,就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献血,他想让这份热血,成为我的第一份成年礼物。等待上机捐献的间隙,他看到了中华骨髓库的宣传手册, 翻阅手册,字里行间透露的满是对生命的解答, “我要加入中华骨髓库!”这是他当时唯一的想法。

57A70EAB8945DD8D903A3D5DA4767C16.jpg

刘彬获得的无偿献血奉献奖

        2002年出生的刘彬,在湖北西南边陲的小镇长大,从两免一补到学杂费减免再到助学金,正是因为有党和国家的优待政策,从群山到高楼,感恩 党和国家让我看见了更高的世界,有了更进一步建设祖国的基石。爷爷常常教育他说“要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大学的三年来,刘彬参与无偿献血28次,累计献血量9600毫升,刘彬想用参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还有各类志愿服务等方式,将这份温暖和爱意传递下去。

        献血只是刘彬生活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三年里,刘彬的主战场在疫情防控、核酸检测、迎新毕业、社区基层不断切换,只要有志愿服务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他打心底里认为,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切实体现。战场的不断转变,身份也从入党积极分子转变到预备党员再到12月6日刚转为正式党员,他说:“转正后的第一份政治生日礼物是第一次躺在医院的病床救人,很有意义”。

责任编辑:李林,曹琳,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