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组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发布日期:2024-01-09
来源:长江大学
浏览量:919

本网讯(通讯员 顾志辉 成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将党的理论和精神落实到学生的日常教育活动中。长江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着眼于贯彻党的思想、健全组织体系、发挥支部作用、坚持立德树人,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适应”是大学新生发展的关键词,为帮助2023级本科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学习、生活、人际和生涯规划等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学院实施“党建引领·启航计划”项目。项目坚持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理念,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为切入点,以“党建+”为教育活动载体,以新生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领航、起航、导航、护航”四航四育教育体系。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学生平均满意度为9.44分,实效度为9.36分,初步形成了有针对性、多样性、连续性、系统性进行教育引导帮扶机制,在新生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学业引导、习惯品行养成以及安全教育意识等方面,构筑起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良好局面。

思想领航:厚植新生理想信念

浇花需浇根,育人先育心。大学新生总体上呈现出了忙、盲、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生活学习上“忙碌”,言行举止上“盲从”,理想未来上“茫然”,加强新生理想信念教育,扣好入学教育的第一颗扣子就十分必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既要得力,更要得法。为此,结合学校和学院具体情况,学院党委围绕新生“领航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诸如,以创新理论学习工程为载体,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精神;以主题团日活动为阵地,开展“四史”和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帮助新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开展助力荆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以教育实践活动为牵引,开展军训10公里拉练,国防教育演讲,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素质拓展活动等,此外,学院充分结合党史院情,开展以“思想引领·群星闪耀”为主题的“博雅文化体育节暨先进典型报告会”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既贯彻课堂教学,也渗透于生活实践,使理想信念教育从“有意识”到“有意思”,更具有亲近性、融合性、说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经过一系列相关活动的开展,学生们进一步提升对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发展的认识,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与爱国主义情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1.jpg

生活启航:促进新生习惯养成

培花需培型,养人先养性。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寄语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大一是新生奠基塑型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对新生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律和自主性,以及塑造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为此,针对新生处于学校过渡期,对于校园环境、行为规范和学习方式由熟悉走向陌生,学院党委围绕新生“启航教育”开展一系列促进新生习惯养成的管理教育。一方面,针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学院形成“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寝室长”四级文明寝室责任体系,落实每周卫生大检查制度,以寝室文化节为载体,以赛促建,结合专业特点,制定“三早四走”(早起、早锻炼、早自习、走出寝室、走进教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方案;另一方面,学院狠抓学风建设,坚持早晚自习,加强早晚自习及课堂考勤管理,开展诚信考试主题教育,积极开展“阅读友心·开卷有益”阅读沙龙和“优秀笔记展”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党支部积极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以辅导讲座、党员领学、学生干部带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校纪校规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严格一日生活制度,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经过一系列制度方案实施和活动开展,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有利于新生习惯品性养成。

图片2.jpg

学业导航:引导新生入学适应

栽花需向阳,领人先领路。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从高中到大学,学业表现可以说是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的晴雨表,然而,当前学业迷茫是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学院党委围绕新生“导航教育”,以支部为阵地,学生党员为抓手,直面学生需求,一方面,就新生普遍反馈的专业认知、职业规划、学业困扰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同伴互助”课程分享系列活动,内容包括“英语四六级、高数答疑”、“大学生涯经历分享”、“专业宣讲会”等活动课程,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搭建“新老生交流会”、“师生茶话会”、“先进典型报告会”等交流平台,整合学院教育主体力量,重点突出“同喻主体”专业引导作用,让新生听得懂、有共鸣、用得上,如优秀学生干部何佳璐开展的“总要有人去擦亮星星”学前教育宣讲,十佳大学生黄锐蕊分享的“拒绝内耗——寻找属于自己的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何情汇报自身求学成长历程等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共鸣和认同。此外,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制定“8535”计划,构建以“学习委员、班长、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的学风建设督查小组,着力打造好课堂阵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新生对大学、对专业、对学习的认知,提升了对学校、学院的归属感,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初步方向和规划。

图片3.jpg

安全护航:助力新生平安成长

直花需直苗,护人先护身。学校无小事,安全大于天,入学安全教育,是开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更关系到高校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尤其是对新生入学的安全意识培养,围绕“护航教育”筑牢安全防线。一是做好日常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卫生安全检查、学生请销假、班主任周末晚点名制度、课堂考勤制度,重大节假日值班制度,准确掌握全体学生动向,广泛开展主题安全教育,在特殊时期举行安全教育大会或班会等专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安全检查,逐一签订相关安全责任书,落实主体责任。二是积极响应学校要求,围绕“吃、住、行、盗、火、水、坛、心、网、毒、疫、恐”等分阶段、划节点、全方位开展新生生命安全教育,比如组织新生参观“10·24”纪念馆、消防安全讲座和主题班会、进行课前防诈一分钟短视频教育等;三是坚持“面对面谈心,一个都不能少”原则,将新生心理健康安全摆在重要位置,落实“十二类”重点关注人群的筛查,建档立卡,一生一册,制定“预警信息员”制度和“学生重大危机处置”方案,责任到人,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和人生安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创建平安学院,平安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4.jpg

总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了解大学、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第一课,因此,入学教育要直面新生关切、全程陪伴、转换话语,确保学生找得到、用得着、记得住,要做到“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能使新生“立有信、有所信”、“学有成、有所为”、“炼心志、有所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李林,曹琳,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