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无腿少年,他依然在青春的赛道奋力奔跑!
本网讯(通讯员 邓沁汶 向秀峰)邓元佳,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双腿截肢让他不得不依赖于假肢前行。
百折不挠,身残不坠青云志,自强不息凌云魄
邓元佳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市的一个乡村,那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得年仅8岁的他失去了双腿,在病床上几度昏厥。清醒后的邓元佳不仅要承受旁人难以想象的锥心刺骨的疼痛,还渐渐意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像同龄人那样在学校自由自在地穿梭、奔跑;对整个世界虽然还是一知半解,却再也不能用双脚去丈量宽广的世界。他被判定为肢体三级残疾,学习成为他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弱小的身体拖着重达十余斤的假肢,上学并非易事。在农村小学教育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他度过了3年的初中生涯,努力补充基础知识,最终以超录取分数线4分的成绩考入当地普通高中——恩施市第二中学。人生的转折从此刻开始,走出大山的梦想在他心中熊熊燃起。
走出大山绝不是一件易事,而是荆棘丛生。面对学业、生活的巨大压力,他从不抱怨,面对别人的嘲笑与质疑,他只是默默努力,以勤补拙。他搬着小板凳坐在老师办公室外,利用课外时间主动补习。由于住校的不便,他只能选择走读,而走读又严重地影响了他的休息,学校要求六点半到校,他常常在五点就要起床。但他并没有把这当成他的阻碍,而是他人生之路的必经关卡。克服了重重困难,他最终在2021年高考中以584分的成绩成功考入三峡大学,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
自强不息,屡创佳绩赢美誉,荆棘织锦引春风
初入大学,广阔的校园与眼花缭乱的沿途风景无疑让新生们异常兴奋,于邓元佳而言却满是辛酸与不易。为了赶往不同的教学楼,他必须在二十分钟内翻过一座小山。人潮拥挤、台阶漫漫,行动不便的邓元佳每每想起自己要匆忙赶去上课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场景,总是不免酸涩,但回味起一路所学,却又泛起满足的笑意。为了提高登山速度,周末他独自攀爬学校的小山,这样的坚持,让他的假肢磨损严重,一年内就换了三次。三年来,他的成绩排名始终保持在专业前2%,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诸多荣誉。
心怀光明,传递温暖不忘本,情暖山川日月魂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在苦难的炉火中锻造过,他更明白传递温暖的意义。从高中时期开始,他省吃俭用节约出零花钱,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月捐计划,每个月50块,已持续坚持三年,为那些也面临着命运考验的小朋友送去一丝曙光。
在2022年秋季学期的迎新活动中,邓元佳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迎新志愿者,尽管行动不便,他仍露着腼腆的笑容热心地为新生指路。他的事迹也受到了学校和地方的关注与报道。迎新结束后,2022年8月29日三峡晚报《教育周刊》以题为《拄杖的迎新志愿者》刊登了他的事迹;同年9月27日三峡大学微信公众号又以《太励志!“无腿少年”以双手撑起求学梦》报道了他的求学之路,深深鼓舞了三大学子。
2022年的暑假,他与学院老师同学一起,踏上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旅程。在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的田间地头,邓元佳努力跟上团队的步伐,感受着家乡的变迁,记录着乡村振兴的轨迹。尽管七月的烈日和假肢的不适让他汗流浃背,但他深入基层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他在茶田间行走,了解当地茶叶产业链;走访烟叶种植基地,见证乡村烟叶产业的发展新走向;探访中药材种植园,感受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巨大潜力;走进蔬菜基地,见证特色蔬菜种植的新成果。见证了这一系列行动对新塘乡产业发展的全面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在那片崎岖的土地上,他的脚印深深;在那段曲折的山路上,他的身影坚定。他来自大山,也属于大山。这份对家乡的深情,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他从大山中来,仍想回到大山里去。他坚信,每一个“山的孩子”,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山梦”。而他以前、此刻以及未来都将为自己的梦想而接续奋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逆境中成长,他学会了如何在风雨中翱翔,他坚信只要心中有梦,无论身处何地,都能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