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光影少年张宇菁:用镜头丈量青春 以热爱书写担当
发布日期:2025-04-07
来源:三峡大学
浏览量:334

本网讯(通讯员 罗帅)在三峡大学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背着相机奔跑的身影。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张宇菁,用两年半时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青春答卷:中国青年报转发的保安小姐姐读研报道、40万浏览量的开学典礼航拍、AI赋能的校园春景视频……30余项竞赛奖项、国家奖学金、全国高校影响力融媒团队带头人。这位来自河南农村的少年,以镜头为笔,在新时代书写着传媒人的担当。

图片1.png

新闻现场的追光者

“新闻永远放在第一位。”这是张宇菁加入校记者团时立下的铁律。2023年校运会突降暴雨,他在雨中坚守两小时捕捉运动员拼搏瞬间,浑身湿透仍浑然不觉;2024年新生报到日高温烈日下,他肩扛5斤重设备辗转五大苑区,脸晒得通红近乎中暑。这些镜头背后,是他对新闻理想的执着:凌晨六点翠屏山的绕口令,深夜十点图书馆的归途,会议间隙默背的课本知识点,构成了他独特的时间管理表。

图片3.png

作为校园媒体主力军,他创新"文化符号+技术赋能“传播模式:开学典礼航拍首创多机位动态追踪,AI生成的”建筑春装"视频让校园景观活起来,虚拟主播“小哪吒”打卡系列成为文化新IP。两年间,他主创的新媒体作品全网浏览量超300万,推动学校官微冲进全国高校50强,视频号入围百强,团队获评全国高校影响力融媒体团队。《有梦就去追》保安读研报道登上中国青年报,成为“终身学习”理念的生动注脚,斩获湖北高校新闻奖一等奖。

图片4.png

图片5.png

跨界创新的攀登者

从新闻现场到创新创业赛场,张宇菁始终践行“采编播一体”的职业追求。大一时,他盯上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许家冲村,带着团队驻村两天,用镜头记录茶农晨露、梯田光影,作品《许家冲奋斗曲》斩获省级新闻传播竞赛一等奖。在“创客中国”大赛中,他带领团队研发建筑缺陷智能检测平台,引入GA-RPN算法突破技术瓶颈,项目荣获国家级三等奖。面对跨学科挑战,这个“笨鸟”啃下C语言编程,恶补PPT设计,逐字打磨项目书,最终在iCAN大赛、“挑战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图片7.png

图片6.png

专业学习上,他保持着92.3分的优异成绩,专业排名第二。“课本在脑子里能复制”的背后,是草稿纸堆砌的背书痕迹,是图书馆闭馆的月光见证的自律。正如他在拍摄日记中所写:“真正的新闻,是泥土的芬芳。”这份对专业的敬畏,让他在学业与实践间走出了独特的平衡之道。

图片8(1).png

价值创造的践行者

“我想给社会创造一些价值。”在许家冲村,他教会62岁的王阿姨直播带货,助农销售额突破50万元;返乡支教时,用矿泉水瓶制作微距镜头,让留守儿童发现生活之美;省运会志愿服务中,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三线建设遗址数字化工作中,推动建立“三线记忆馆”,相关活动被中国社会科学网报道。在中华鲟保护现场,他的影像记录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亲手放流数百尾幼苗践行生态理念。

图片9.png

“传帮带”精神贯穿他的校园生活:设计“全媒体技能闯关计划”培养新人,建立万余字拍摄知识库,开展4场公益摄影讲座覆盖500余人。正如他所言:“一花独放不是春。”在他带领下,团队新人快速成长,校园媒体生态持续焕新。

图片10.png

从高一被邹韵“新闻底气”打动的少年,到如今用镜头丈量青春的传媒人,张宇菁始终践行着“生命见证真实,努力成就底气”的信念。300余场活动拍摄、150余篇媒体报道、500小时志愿服务,这些数字勾勒出新时代青年的奋斗图谱。正如他在军训动员大会航拍时所说:“镜头里的青春,永远向着光的方向。”

图片11.png


责任编辑:李林,王勋,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