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辅导员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发布日期:2023-12-01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
浏览量:481

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先锋力量,必须要团结凝聚广大青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接续奋斗。作为辅导员,帮助大学生形成对当前中国政治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价值认同,是摆在面前的突出任务。

一、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政党认同 

政党认同就是培育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地位的认同,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青年学生认清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就是培育大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政治身份,对国家产生的归属感。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一个人具有国家认同感,就会像爱家一样爱国,就会产生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高度的国家责任感。国家认同感超越了民族认同感,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可以说,高度而广泛的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最坚实基础。国家认同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要通过国家认同培育使青年学生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三、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并在不断实践中持续焕发其优越性和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培育,就是让青年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使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同、拥护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培育,就是使大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长期实践逐步开辟的道路。必须要历史地看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明确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五、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认同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大学生只有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会有对中国的强烈的国家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由于历史原因,各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差异鲜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在汉族大学生和各少数民族大学生之中必须强化其中华民族认同感,使其凝聚在统一的中华民族之中。

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青年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本文作者:潘鑫

责任编辑:曹琳,姜涛,湖北高校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