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举行中国地质学会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创新基地揭牌仪式
本网讯(通讯员 潘志远)10月17日,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中国地质调查局沙特化探项目现场经理席明杰到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交流访问,并举行中国地质学会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创新基地”)揭牌仪式。揭牌仪式在武汉校区石油科技大楼C201会议室举行,校长刘勇胜、院长朱光有、院党委书记杨全辉、常务副院长吴楠、院党委副书记冯舒、副院长李功权、副院长江山出席仪式。揭牌仪式由院长朱光有主持。
校长刘勇胜对朱立新、席明杰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中国地质学会长期以来对长江大学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长江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将加快创新基地建设步伐,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培养一批油气地质人才,全力打造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基地,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大”方案。
院长朱光有介绍了学院概况与创新基地建设设想。他表示,创新基地将面向国家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开展油气勘探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及技术研发,构建以油气理论研究为中心、数字AI加持、仪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创新基地,建造科学研究与生产应用结合的桥梁,建成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创新基地,同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后备军,使基地成为该领域的新技术和人才培养高地。
朱立新指出,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是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地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体现国家需求导向,助力新时代地质工作创新发展。中国地质学会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技术创新基地基础较好,目标明确,建设思路清晰,组织架构合理,保障措施有力。下步要继续细化运行实施方案,聚焦创新基地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充分发挥优势,坚持“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解决油气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努力打造成为全国示范性创新基地。
交流会后,校长刘勇胜与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共同举行了创新基地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