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白菊长铭赤子心,青春一脉续长风——武汉理工大学物理与力学学院赴施洋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研学活动
本网讯(通讯员 刘杨 张玗)芳草含春凝碧血,红焰灼夜照丹心。当清明雨润泽江城,施洋墓前的红焰仍在法典深处灼灼燃烧。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物理与力学学院的37名党员和团员代表们赴施洋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党团同心祭英烈,青春使命勇担当”清明祭扫研学活动。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
翠柏凝春,英魂永驻,施洋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全体师生整齐列队,手持寄托哀思的菊花向施洋烈士雕像肃立。“他出身寒门,却以法律为剑、以信仰为盾,为劳工阶级撑起一片天。面对军阀的屠刀,他三次高呼‘劳工万岁’,用34岁的生命诠释了一个真理:革命者的信仰,是刺破黑暗的曙光,是永不熄灭的火种。”物理与力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明结合施洋烈士34载的炽热人生,为青年学子讲授信仰必修课。从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出发,张明书记勉励青年学子要传承先驱以信仰铸魂的红色基因、赓续先烈以人民为念的赤子情怀、践行前辈以斗争立身的革命品格,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坐标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烽火岁月淬炼的誓言,在和平年代的春风里激荡回响。
“继承先烈遗志,勇担时代重任!”在施洋烈士雕像前,学生党员代表金阳同志带领党团员师生们庄严宣誓,全体党团员代表左手握拳,目光灼灼如炬——这既是向信仰的庄严承诺,更是新时代青年对“强国有我”的铿锵作答。作为第27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在流火七月,金阳也即将奔赴祖国西部,他将带着先烈精神赋予的坚韧品格踏上西行列车,用“信念如磐”的故事浇灌理想幼苗,用知识播种希望,用奋斗点亮青春的远方。
“眼看中国尚在黑暗专制的地狱中,我无法躲进黑暗的小阁楼谋自己的一己之福利,我无法平静安分地做一个职业律师”——当入党积极分子陈昱君诵读施洋烈士1923年写给妻子的家书时,百年前革命者的以身证道精神,正化作春雷叩击着当代青年的心灵,那些穿透时空的字句,让青年看见:真正的青春从不在小我中凋零,而在为信仰燃烧时永生。施洋用热血写就的答卷,正化作灯塔,指引着新时代的追光者,在民族复兴大道上继续书写“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担当诗篇。
以生命为众生谋永福,用青春解好时代方程式。
敬献33朵白菊,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持续33天的壮烈历史,这是本次祭扫活动的一个特殊环节。在刻有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经过的施洋纪念碑右侧,师生们排成一队,依次献花凭吊,指尖抚过碑文沟壑,仿佛触摸到百年前的历史脉搏,白菊与青石碰撞出穿越时空的回响。来到施洋烈士纪念馆,当AI技术还原施洋法庭辩护现场,青年律师的激昂陈词穿透岁月尘埃,数字光影与斑驳史料交织,让革命者的信仰光芒在元宇宙中重生,这场祭扫早已突破传统范式,成为Z世代与革命先辈的跨时空对话。
松柏常青,精神永续。“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密码,是照进现实的信仰之光。让我们以先烈为镜,以信仰为帆,以奋斗为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