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理工学院:把阳新红歌唱回红色阳新——我校在阳新举行鄂东南苏区革命歌曲音乐会
发布日期:2024-11-15
来源:湖北理工学院
浏览量:312

11月13日晚19时,我校精心策划的有着特别意义的鄂东南苏区革命歌典音乐会,在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精彩上演。这是我校本次赴阳新兴国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百马行动”宣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阳新,是一片红色的沃土。革命战争年代,富川大地上参加红军的青壮年近4万人。为掩护红军战略转移,阳新牺牲的革命烈士和群众多达20万人。《彭德怀自述》中说:“外地红军到达该区,均不愿离开……当年天旱,苦久不雨,可是红军路过,茶水满布,宿营用水煮饭,亦不感困难。妇女老小,人手一扇,站立道侧,替红军扇凉。到宿营地时,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开好铺,他们自己露营,决不让红军露营……粮食缺乏,农民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粮食、薯丝、玉米、稻米,自动地送到各部门首,倒在桶里就走了。”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在以阳新为中心的鄂东南革命苏区,流传着一首首红色歌曲,讲述着一个个革命故事,传唱着一段段军民鱼水情。

自1979年起,阳新县文联原常务副主席、民俗学家费杰成先生开启了搜集阳新地区红歌的漫长之旅。他踏遍湘鄂赣边区500余个村组,采访200多位老红军及老赤卫队员,通过收集、记录,整理出近300首完整的苏区民歌。我校艺术学院雷晓伟老师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对这些苏区民歌进行全面梳理,并精心编配其中16首代表性的歌曲,以独唱、合唱、重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组织排演。

本次音乐会,是首次把整理编排好的阳新红色歌曲,唱回红色阳新。费杰成先生亲临现场并在第一排就座。校党委书记张方胜,党委常委刘兰青,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负责人;阳新县委副书记李冠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总工会主席陈淑芳,兴国镇镇长董国梁、相关部门及父老乡亲600余人观看了演出。

1.png

艺术学院羽歌混声合唱团演唱的《小小阳新,万众一心》《向着明天,向着太阳》激昂澎湃、铿锵有力,那豪迈的旋律和坚定的歌声,犹如战鼓雷鸣,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室内管弦乐团表演的《灯火里的中国》,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无论是小小村落,还是大江大河,我站立的地方皆为祖国!在这片灯火璀璨的土地上,不仅有繁荣的城市,更有那山间绽放的山茶花,一部采茶戏《茶花绽放》,如同璀璨的星辰,既有松柏之骨,又有桃李之姿。群舞《渔光曲》,一把蒲扇,一张方凳,在清晨的弄堂里,描绘属于她们的小家。歌曲串烧《戒赌歌》《旧婚姻不自主》和《鄂东南游击队歌》,鼓舞人们勇往直前,挑战自我。歌曲《五月榴花遍地开》《庆祝成立苏维埃》,用活泼轻快的曲调,唱出对生命的热爱,对阳新县苏维埃成立的喜悦。在黄河边上,有群热血汉子在天地间挥洒着刚毅与坚韧,一支男子群舞《大河之子》,在鼓乐声中披荆斩棘,行出一段路,开出一片天。歌曲《苏俄联合歌》和《喊一声红三军》接踵而至喊出了“军民鱼水情谊深,本是一家人”的口号。一曲《春风十万里》,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画卷之中,激励我们继续进发新征程;采茶戏联唱《戏韵芬芳满人间》,带我们走进中国戏曲的文化殿堂,感受戏曲的文化底蕴。一首由古筝与中国鼓相融合的经典民乐《盛世国乐》表演者飞指拨弦弹奏出一幅春江波滟滟、明月共潮生的盛世景象。

11.png

12.png

10.png

9.png

6.png

8.png

7.png

5.png

2.png

3.png

4.png

随着音乐的流淌,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晚会的尾声。漫漫长路、奔向远方、辽阔大地、洒满阳光,父老乡亲一路逐梦,美好生活是奋斗方向。湖北理工学院师生共同表演的歌舞《一起远航》,引领听众踏上一场心灵的旅程,共同追寻那片遥远而璀璨的梦想之海。

优美的旋律勾勒出祖国的锦绣山河,每一个音符中都能感受到人民对祖国的无尽热爱。本次音乐会,将红色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充满了力量与温度,让红色精神得以在今晚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让我们带着这份红色情怀,继续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愿这场音乐会成为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愿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记者 黄尚香 余超 邱建松 李露 胡文婷)

原文链接:把阳新红歌唱回红色阳新——我校在阳新举行鄂东南苏区革命歌曲音乐会-湖北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曹琳,何佳珞,夏梦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