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晨光里升国旗 田野间植初心 以青春之姿叩响强农报国新征程
本网讯(通讯员 向建华 吴泓萱 何遥)金秋九月,晨曦穿透薄雾,洒在长江大学西校区田径场的草坪上,泛起细碎的金光。9月8日清晨7时,随着青春身影陆续汇聚,农学院新学期升旗仪式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以“爱国铸魂、强农立志”为内核的仪式,不仅是学子们新学期的精神开篇,更成为农科学子锚定“粮安天下”使命的生动动员,由23级本科生崔舒淇主持,辅导员唐玉婷、付雪娇与全体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同见证这一庄重时刻。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晨风中响起,护旗手迈着铿锵正步走向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第一缕朝阳缓缓攀升。在场师生自发整理衣襟,昂首肃立的身姿里藏着农科学子特有的质朴与坚定:有人指尖轻轻攥着衣角,目光随国旗攀升时格外专注,仿佛在这抹红里看见田野里的稻浪翻滚;有人轻声跟唱国歌,每一句歌词都透着“把根扎在农业沃土”的赤诚——晨光下,国旗猎猎与学子眼眸中的光亮交相辉映,勾勒出“为国兴农”的青春图景。

“大家瞧,实验楼前的作物标本园里,咱们的‘活教材’又长高了!”国旗之下,农资卓32401班学生张雅涵作为代表登台发言,话语里满是农科学子的鲜活视角。她笑着指向场外:“那几株抗倒伏小麦是去年育种实验的成果,现在穗子都开始饱满了;旁边的双低油菜,叶片上还留着我们上周记录生长数据的标记。”谈及使命,她的语气瞬间坚定:“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我们来说,这不是课本上的句子,是每周三次蹲在标本园测株高、跟着导师下田测土壤肥力的实际行动。未来,我们要在实验室攻克作物病害难题,在田间地头摸清粮食增产规律,让‘强农有我’从口号变成沉甸甸的收获。”

“历史从不会辜负每一个找准坐标的追梦者。”随后,辅导员唐玉婷以“历史照鉴初心,专业赋能使命”为主题分享感悟,从九三阅兵式上的大国底气,谈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众志成城”的精神内核,最终将目光落在台下学子的专业选择上:“大家学的作物遗传育种,能让‘良种’在祖国大地扎根;研究的农业资源与环境,能让‘沃土’持续迸发活力——就像今年学院‘三下乡’团队,在石首帮农户改良水稻种植技术,让亩产提高了三成,这就是专业的力量,是农科学子的担当。”她的话语里既有历史的厚重,更有实践的温度,让 “学农爱农、强农兴农”的理想在学子心中愈发清晰。

仪式尾声,一声清脆的发令哨划破晨空,健身跑环节正式开启。学子们迅速排成整齐的方阵,迈着矫健的步伐环绕田径场奔跑:晨风吹动他们的衣角,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挡不住眼里的笑意,沿途“加油!”“坚持住!”的呐喊与脚步声共振,像一首活力满满的青春乐章。更动人的是这奔跑背后的隐喻——方阵前行的轨迹,恰似农业现代化的征程;每一步坚定的迈步,都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不停歇。
“这不仅是一次升旗仪式,更是一堂行走的‘强农思政课’。”活动结束后,22 级农学本科生王杜阳擦着额头的汗说,“我要报考作物育种方向的博士,把论文写在田野上,让更多好种子结出丰收果。”据悉,长江大学农学院始终将“爱国教育”与“专业培养”深度融合,通过田间实践、科技助农、思政课堂等多种形式,引导学子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农业发展大局。
此次升旗仪式,既是新学期的庄重开篇,更让“粮安天下、农兴中华”的信念在学子心中深深扎根——未来,这群农科学子将带着这份赤诚与坚定,在守护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书写属于新时代“新农人”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