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职业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别样精彩 无人机学子用青春赋能家乡发展
发布日期:2025-02-24
来源:武昌职业学院无人机技术应用学院
浏览量:196

本网讯(通讯员:王楠 周伟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无人机技术应用学院积极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组织学子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将专业技能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在服务家乡发展中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答卷。

 春运护航:科技助力温情返乡

24级无人机应用技术6班张文博在蕲春县火车站参与"暖冬行动",针对老年旅客购票难题,创新采用"三步引导法":首先用方言亲切沟通确认行程,再通过屏幕标注关键操作步骤,最后打印纸质乘车指南。他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当看到老人们拿着车票露出安心的笑容时,我真正理解了'科技有温度'的含义。"

图片2.png

基层治理:青春力量注入社区

24级无人机应用技术5班邱然在梁子湖年货节期间,建立"流动服务站",不仅协助管理30余个特色摊位,还开发简易版客流热力图,通过分析实时数据优化通道设置。她创新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记录活动盛况,制作的短视频获当地文旅局官方转发,播放量突破5万次。

图片5.png

专业赋能:科技环保守护碧水

23级无人机应用技术3班邓舒予参与"河小青"无人机巡河项目时,自主设计了"智能识别+精准定位"系统。在对郴江流域的巡查中,成功发现3处非法排污点,协助环保部门快速处置。其撰写的《基于多光谱无人机的水域污染监测报告》被纳入地方生态保护数据库。

图片3.png

 【社会服务:多维实践锤炼品格】

24级无人机应用技术1班巴宇赫在"爱心包子铺"服务中,针对不同旅客需求定制服务方案:为务工人员提供"饱腹套餐",为老年旅客准备"养生茶包",为儿童设计"趣味餐盒"。他研发的"志愿服务满意度评价系统",通过扫码评分机制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无人机学子们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37场次,服务时长超1800小时,形成调研报告12篇,获得地方政府表彰5项。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构建"专业+实践+服务"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引导青年学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之花。

责任编辑:王宇,郝斐然,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