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举办“孝行润心——让孝文化‘活’起来”主题教育活动汇报会
发布日期:2025-05-21
来源:湖北工程学院
浏览量:109

本网讯(通讯员 杨思敏 摄影 叶香琳 祝阳 余睿思)近日,湖北工程学院在文学楼报告厅举办“孝行润心——让孝文化‘活’起来”主题教育活动汇报会。校党委副书记陈伟出席活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教学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及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现场大屏幕播放的视频《传承孝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学校“孝爱中国”思政教育的育人实践,一帧帧画面勾勒出学校在孝文化传承与教育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

本次汇报会精心围绕“孝艺创想”“孝脉传承”“孝行润心”三大板块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孝艺创想”环节中,音乐学院学生朱美琪向现场观众呈现了她和曾熳婷、甘鸿宏联合创作的原创视频歌曲《年轮里的孝魂》。她们用优美旋律让大家领略到艺术赋能孝文化时所绽放出的璀璨光芒。

在“孝脉传承”环节,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郭天翔从孝感的“三孝”故事中梳理孝文化的传承脉络,并结合自身感悟分享了孝文化的实践意义。来自教育与心理学院学生刘珂、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据瑞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退役学生谭梦圆分别围绕“小孝敬亲、中孝敬业、大孝报国”三个维度,以自身的实践故事和内心感悟生动诠释了“孝”的层次性与延展性,从“小孝敬亲”的温暖点滴到“中孝敬业”的执着坚守,再到“大孝报国”的赤诚情怀,她们以真实经历传递孝爱力量。

“孝行润心”环节中,四位学生代表的分享将活动推向高潮。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唐羽欣秉持“孝德润心,躬行致远”的信念,深情讲述了自己的孝行故事。她在“公安三袁”故里的优良家风中成长,小学时便目睹父母悉心照料骨折的外公,从此学会用陪伴为家人尽孝。高中暑期兼职、大学刻苦学习,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分忧,并积极投身支教行动、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将小孝升华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大孝担当,生动展现了孝文化从“事亲尽孝”到“服务社会”的实践转化。

6《孝德润心,躬行致远》.jpg

(学生唐羽欣分享《孝德润心,躬行致远》的故事)

机械学院学生陈晓宇,这位来自川西北地区的羌族女孩,以《以孝为笔,绘青春答卷》为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从2008年地震中被守护的“帐篷娃娃”,到北川中学温家宝总理题字的激励,党和国家的关怀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她的心田,让感恩的种子在她心底生根发芽。进入大学后,她将感恩融入“孝”的行动,以身作则帮扶同学,凭借专业技能攻克学科竞赛难题,从省赛一路拼搏至国赛一等奖。展望未来,她希望以机械专长助力中国智造,诠释新时代青年对孝文化的传承与担当。

7《以孝为笔,绘青春答卷》.jpg

(学生陈晓宇分享《以孝为笔,绘青春答卷》的故事)

建筑学院学生刘芳雨用真挚的话语,分享了《锦旗背后的故事》,这是一段关于孝的温暖旅程。自幼年起,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她将孝心融入日常生活。一趟趟往返于家与独居外婆住处的路途,成为她传递温暖与关爱的纽带。大学时,她看到一位女士被撞倒后,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女士送来的感恩锦旗,让她深刻领悟到孝德的真谛——孝行无需豪言壮语,生活中的点滴善举,恰似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温暖着整个世界。

8《锦旗背后的故事》.jpg

(学生刘芳雨分享《锦旗背后的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王宝以《如何让孝文化“火出圈”》为题,分享了作为一名思政专业师范生,以专业实践创新孝文化的经历。从微课大赛讲述孝文化传承,到思政课比赛创新演绎“孝感中国”,再到领航计划挖掘孝文化传承密码,她在实践中触摸到了中华孝文化的根脉,更深刻认识到当代青年肩负的文化传承使命。她致力于让孝文化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变为生动故事,以教育之力,成为文化传承的摆渡人,让千年孝道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9《如何让孝文化“火出圈”》.jpg

(学生王宝分享《让孝文化“火出圈”》的故事)

随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胡佳宁、李想同学演绎原创歌曲《你》,以深情的歌声诠释母爱,用音乐为这场孝文化汇报会画上了温馨的句号。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陈伟为上台分享的学生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活动是学校“孝爱中国”思政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项目编号:24Z139),引导学生将孝文化融入日常生活,鼓励每一位学子从身边小事做起,将孝行落实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孝文化在新时代的校园里真正“活”起来。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孝文化教育,推动孝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为培育兼具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实践支撑。


责任编辑:王宇,郝斐然,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