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心灵之约讲座“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启示”成功举办
本网讯(通讯员 王行健 郭晓丽 谌燕 张睿丽 刘芊滋 杨子婷)5月15日晚19点,华中科技大学“心灵之约”讲座成功举办。本期讲座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启示”,由山东大学心理学教授李娟老师主讲。在接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李教授带领大家从“心”出发,一同探索中国哲学的“心”智慧。
“起点是人性,终点是最高境界,从人性到最高境界的中间,是需要自我心理调试方法来实现的。而这三者又紧紧围绕着心理健康这个核心。”
讲座伊始,李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中国哲学的心理健康逻辑框架,并从“中国哲学对心理健康的理解”“中国哲学对人的理解”和“中国哲学的自我心理调试方法”三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讲座内容。
一、中国哲学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关于心理健康,李老师首先介绍了现代心理学的健康标准,提到了自信和热情、全能自恋和孤独等不同的观点。并围绕中国哲学中关于心理健康的思想进行阐述,从“保持内在能量”到“提倡自我认同”,从“多维度评价自我”到“重视‘天人合一’关系中的个体”,再到“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理想人格”。
李老师指出,人不要总是东张西望,要注重自我的修养,学会接纳自我,以精诚动人。切莫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扩大认知范围,由自我认同转为宇宙认同。最后,以各学者的“理想人格”论作结,揭示了中国哲学中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深刻奥义。
二、中国哲学对人的理解
关于“人”,中国哲学中的许多意涵在当下仍然适用。李老师从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延伸到中国哲学中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相信人都有自我发展的动力。通过对“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的阐述,李老师指出:中国哲学中已有关于人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表现并非一致的思想。
此外,“人在压力下的反应”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感应”也在中国哲学中有所体现,如《中庸》中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易经》中心理现象的共时性原则等经典例证。
三、中国哲学的自我心理调试方法
关于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李老师先简单介绍了现代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调整认知、增加确定感、增加希望感、增加人际互动和支持,随后列出四个中国哲学中关于自我心理调试的方法。
一是不违逆本性,出于心又归于心。李老师发现,超个人心理学的超觉静坐的修养方法和中国哲学的修养方法一致,并对“自我认同”“解除认同”“自我超越”三个阶段进行了讲解。
二是重视内心需求但又要适度。李老师从进化心理学视角讲解了人的需求规律,然后过渡到中国哲学中的心斋、寡欲、无情等。
三是强调持续的认知行为训练会影响内心环境。李老师以孟子提出的“存心”“养浩然之气”“存夜气”等修养方法作进一步阐释。
四是强调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这里,李老师推出中国古代情志法,借中国哲学中的情绪研究,讲解了不同情绪过度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应对之法。
“其实,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法,跟我们中国哲学中的一些思想不谋而合。”李老师建议在场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尝试阅读、理解中国哲学的内容,在其中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
此后,李老师提出了五点关于中国哲学的心理健康最高境界,强调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的重要性,并祝愿每一个生命熠熠生辉,生机勃勃!
讲座最后,李老师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章劲元老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也为在场同学们解答了关于“如何处理压力”“如何快速止怒”等问题。提问结束后,在真诚的感谢中,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