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耕心理育人 构建 “四位一体” 医校协作新范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医校深度融合为核心路径,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系统性构建“医疗资源进校园、实践教学进医院、临床培训进队伍、科研合作促创新”的“四位一体”协同机制,有力推动了学校“五化”心理育人模式的深化与升级,全方位促进学校心理育人工作提质增效,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医疗资源进校园,打通心理服务“最后一公里”。将医疗资源直接引入校园日常心理服务体系,通过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实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医院专家深度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每周固定时间派驻精神科医生在校医院坐诊,年均服务学生百余人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专业诊断与咨询。设立24小时学生紧急就医绿色通道,为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提供快速转诊与入院治疗保障。医院专家定期参与心理困难学生的联合访谈与个案会诊,为复杂心理问题提供专业诊断建议。面向学生和辅导员开展舞动治疗、音乐减压等专业团体辅导,有效缓解了学生和辅导员群体的心理压力。
实践教学进医院,构建“双导师制”临床培养体系。创新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临床实践与理论教学融合,培育具备实战能力的专业队伍。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共同推行“双导师制”培养体系,学校学术导师与医院临床导师共同指导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开设临床导向类课程,把一线临床案例、诊疗经验系统融入课堂教学,让理论学习更贴近实践需求。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学校稳定的实习基地,每年接收25-30名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学生心理评估、咨询干预和危机处理实战能力。这一模式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一支“懂理论、会实践”的专业后备力量。近年来,实习咨询员已成长为学校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的重要力量,实现了“人才培养—服务保障”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质量。
临床培训进队伍,提升育人队伍专业胜任力。以集工作督导、心理咨询团体督导、辅导员危机个案督导、学生朋辈督导为一体的“四维”督导体系为核心,依托医校合作优势,邀请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注册督导师为校内外心理服务队伍提供全方位、常态化培训,切实提升育人队伍的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每月开展的辅导员危机个案督导和心理咨询团体督导聚焦典型危机案例,有效提升队伍的应急干预能力。五年来,累计开展督导400余场,覆盖全省高校教师500余人次,显著增强了心理服务队伍的专业素养。面向辅导员、班主任等开展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涵盖心理危机法律伦理、常见心理问题识别与处置等重点内容,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实施“辅导员临床见习培训”,暑期选派新入职辅导员赴医院进行沉浸式学习,通过病例观摩、团体辅导和案例讨论等形式提升实操能力,强化其对常见心理问题的临床理解与干预技能,有效提升了其在校园环境中的心理支持能力。
科研合作促创新,推动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医校双方围绕高校心理健康需求开展深度科研合作,共同推动心理育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合作以来,双方联合开展科研项目26项,累计经费28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联合发表学术论文153篇。研究内容涵盖心理创伤干预、朋辈支持机制、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等方向。这些成果被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案,为学校优化心理育人策略、完善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心理育人工作从 “经验驱动”向“科学驱动”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