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 “车轮上的中国青年”文化品牌聚力工程 ——文化固链铸魂 实践赋能育人
发布日期:2025-10-29
来源: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
浏览量:207

通讯员(邓晓萌 孙永霞)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车轮上的中国青年”文化品牌聚力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文化固链”行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汽车学科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思政育人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实施背景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浪潮中,思政育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局限于专业技能,更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紧扣时代脉搏,积极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以“车轮上的中国青年文化品牌聚力工程”为载体,旨在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学院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卓越专业能力的新时代汽车人才。

二、主要做法与特色亮点

(一) 深化价值引领,固牢理想信念之链

1、“引擎讲堂”铸魂:打造“引擎讲堂”品牌思政活动,学院聘请东风研发总院首席工种师杨军、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姜志容作为大学生一站式社区导师,同时邀请行业领军人物、杰出校友、技术专家、模范工匠等走进校园,结合国家战略、产业变革和个人成长经历,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行业使命感。

图片1.png

东风研发总院首席工种师杨军为我院2025届毕业生做毕业寄语

图片2.png

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姜志容为我院学子分享感恩励志故事

2、“车轮党课”移动:将党课、团课开设到实验室、实训基地、企业车间、红色教育基地,结合汽车发展史中的自主创新案例、产业链安全重要性等内容,开展沉浸式、体验式主题教育,让思政教育“动”起来、“活”起来。

图片3.png

东风研发总院主任技师王毅主任为我学院学生开展“新时代如何践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主题党课

图片4.png

图片5.png

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教工党支部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服务支持党支部开展联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3、“汽车文化节”浸润:每年举办“车轮上的青春”汽车文化节,融合汽车文化演讲、汽车技能竞赛等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图片6.png

汽车文化演讲比赛

图片7.png

学院举办单片机小车技能大赛

(二)强化专业耦合,紧固产业报国之链

1、课程思政“加油站”: 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引入红旗汽车诞生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设计师们如何将国家的需求和民族的期望融入到汽车设计中。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更能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为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同频共振。

2、“项目式”学习驱动: 依托国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实践团队和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赛中学”。在攻克技术难题、参与激烈竞赛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自主创新、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团队至上的精神内涵,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

图片8.png

图片9.png

学院学子参与各类竞赛

3、行业实践“淬火”: 建立稳定的知名车企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产业一线,了解前沿技术、感受企业文化、明确职业规划。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就与挑战,增强产业认同感和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责任感。

图片10.png

学院组织师生参加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第九届科技创新周活动

(三) 创新文化载体,激活时代新人之链

1、“数字车轮”云阵地:建设“汽院青年”抖音公众号,通过有趣短视频记录学生多彩校园生活,2025年发布的“别人送花会凋谢,我们送的能防锈”母亲节短视频播放量达5万+,我院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用铁片为母亲们制作喷涂的玫瑰花也展示理工男孩们的硬核浪漫。通过创作传播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网络思政阵地。

图片11.png

图片12.png

学院“汽院青年”抖音公众号

2、“朋辈引领”示范带:选树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优秀学生典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影响和带动更多学生见贤思齐、奋发向上。

图片13.png

图片14.png

学院官微推送优秀学生事迹

2、“匠心文化”氛围营:在学院环境布置中融入汽车元素与文化标识,设立优秀学生作品展区、先锋青年展示墙等。今年暑期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学生在D栋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汽车文化涂鸦墙,这场校园艺术创作,不仅为一站式社区增添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更让汽车文化以鲜活的方式走进校园生活,让机械与艺术擦出了别样火花,使学生在日常环境中感受汽车文化的熏陶。

图片15.png

图片16.png

启诚社区汽车文化墙

3、“知识科普”童梦起: 学院机智少年汽车知识科普志愿服务队定期在社区、中小学、学院匠之家实训大楼开展少儿汽车知识科普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模型演示、互动体验和浅显易懂的讲解,向孩子们普及汽车发展历史、基本结构、新能源技术及交通安全知识。活动有效激发了少年儿童对汽车科学的浓厚兴趣,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与创新的种子,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服务社会、传递知识的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实现了科学启蒙与志愿精神的双向赋能。

图片17.png

图片18.png

匠之家开展少儿汽车知识科普活动

4、“文化探寻”溯历史: 2025年“车轮上的中国青年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们深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习参观校园汽车文化;也前往了东风汽车博物馆,通过珍贵的历史实物、影像资料与现代化展陈,沉浸式回顾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创业史诗与峥嵘岁月。此次实践将思政课堂移至产业一线,深刻感悟了“马灯精神”等厚重工业文化内涵,增强了同学们的行业认同感、历史使命感与产业报国的志气底气,实现了思想的淬炼与精神的洗礼。

图片19.png

图片20.png

车轮上的中国青年暑期社会实践队

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通过实施“车轮上的中国青年”文化品牌聚力工程,特别是“文化固链”行动,有效探索了工科专业学院思政育人的新路径。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围绕“文化固链铸魂、实践赋能育人”,从四大维度推进工作。文化层面,构建 “三维浸润” 体系,课程上开发特色文化课程、推进课程思政融合、联企编产业文化教材;场景中打造汽车文化空间、办汽车文化节与红色研学;制度上设品牌领导小组、完善激励机制。实践方面,升级“四环联动”实训体系,夯实校内虚拟仿真实训,优化赛事并拓展公益与企业项目实践;建“校企地”三级平台,提质校内实训、扩容企业实习基地、延伸区域服务平台;创新 “数据化+多元化”实践评价。产教融合上,深化校企共同体,联办订单班、推双导师制、共研技术;打造 “产业文化+教育”载体,引企业文化落地、建汽车文创产业园;拓展国际合作,引境外资源、组织国际交流。品牌传播构建全媒体矩阵,运营新媒体、联动主流媒体;强化师生认同,宣贯品牌理念、邀师生参与建设;推动成果转化,编白皮书、办成果展、推广经验。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品牌建设,进一步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努力培养更多心怀“国之大者”、具有“工匠精神”、勇于创新驱动的新时代卓越汽车人才,为教育强国、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曹琳,何佳珞,湖北高校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