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躬耕教坛立德树人,做“经师”,为“人师”
本网讯(通讯员 黄旭龙)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第一要务。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成为新时代高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旗帜导航。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动工作的根本遵循,突出政治引领、培根铸魂为第一标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坚持“以德治家、以爱持家、实干兴家”,着力建设“文明之家、友爱之家、奋进之家”,守正创新育时代新人。学院先后获评“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湖北省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一、锻造“红色家风”,师生共进赓续红色血脉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强基铸魂。“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培育、突出启智润心以美育人”,以美育人、文化浸润、强基铸魂,拓展深化实现党建引领“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一融双高”新路径,构建了以“两大专项行动、三项计划引领、四化教育平台、五大育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党建工作矩阵,形成“思想引领有高度、事业发展有效度、育人成果有广度”的良好局面。
二是坚守一线阵地连心暖心。学院高标准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落实“五帮五促”重点任务,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在深化学习上,学院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首要任务来狠抓落实,成立了由省党代表、院领导、民主党派、全国学联代表、高知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学生代表组成的宣讲团,原原本本学报告、认认真真悟思想、扎扎实实办实事,累计宣讲100余场,实现全覆盖。同时将学习宣讲纳入党员培养质量工程“三阶段•四个一”实施任务总要求,师生进社区、进宿舍、进班级、进课堂、进网络宣讲成为常态,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讲、骨干教师专题讲、先进典型示范讲、优秀青年交流讲、志愿队伍主动讲的学习氛围,真正学出政治定力,学出担当精神,不断增进广大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培育“友善家风”,师生互动倡导与美同行
一是融道于艺注重以善为始。学院凝聚职工合力发起“生活美•加油站”,倡导“人人成为美丽校园的构建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每年服务师生2000余人次,活动受到湖北经视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学校联合举办陶艺、剪纸、摄影、书法等主题生日会,创新形式增强职工幸福感、满意度。成立“环境设计工坊”,联合武汉市房管局物业管理处把脉问诊老旧社区改造。青年教师深入社区、企业开展非遗实践、党史课堂讲座、红色文化传承等活动,学习强国报道称“讲得入情入理,听得入脑入心”。
二是与美同行聚焦责任担当。学院在思想上引导、工作上指导、生活上解困,把政治引领当作第一议题、凝聚合力当作第一目标、关爱师生当作第一标准,做守正创新的领路人、温馨陪伴的知心人、纾困解难的热心人。学院连续14年远赴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柏香村开展教育帮扶、乡村振兴,先进事迹被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近300余次。领导高度赞赏实践项目“发挥优势,坚持经常,确有实效”,团队受到团中央、团省委多项表彰。组织教师集体下乡备课、田间授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建成湖北省广水市吴店镇“红色旅游”实践基地、四川省马边柏乡村“乡村振兴”实践基地、贵州省绥阳县“美育实践基地”,毕业设计展设置党建思政成果、乡村振兴专区,让智力帮扶看得见、群众道声好。
三、弘扬“实干家风”,师生同行全力教书育人
一是建设教学示范岗,形成传道授业的育人旗舰
以湖北名师工作室、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示范团队为平台,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实现“课程思政教书育人、以赛促教科研育人、红色引导实践育人、特色品牌文化育人、以媒为介网络育人”。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项、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课程4项,有力彰显名师的“头雁作用”。
二是推动科研示范岗,形成产教融合的创新模范
学院建立“1957设计中心”产学研名师示范工作室,促进创新成果落地,社会服务交出新答卷,学院年均获省级以上奖励500人次,累计到账横向科研经费400余万元,有力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师生骨干多次为桃源村、竹林村等地提供直播助农、乡村环境提升等公益服务。并获湖北省“百校联百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1项,党员教师严黎被评为“院士专家企业行”专业人才并获省委通报表扬,实现了同类高校在此类荣誉上的零突破。
三是打造服务示范岗,形成纾困解难的师者先锋
学院从“减负、提质”两方面入手,聚焦师生关切,共创美好校园生活。教学管理、实验指导和学生工作团队在平凡岗位恪尽职守,强化“工具”属性,突出“价值”属性,工作团队获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让教学运行高效规范、后勤保障坚实有力、学生成长稳定支撑。
四是倡导勤学示范岗,形成德才兼修的华夏风尚
以“周行一德”为平台,以养成性教育为出发点,学工队伍抓重点深入谋划、专业教师重育人学生思政,培养学生“五会”能力。工作成果获评“2022年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品牌”项目立项。
五是力促育人示范岗,形成三全育人的红色引擎
学院高标准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落实“五帮五促”重点任务,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构建协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突出党建“驱动”,在统一领导、顶层设计、制度建设、资源保障上持续加力,实现机制联动、人员联勤、问题联解;突出党员“带动”,引导校院领导、师生党员、辅导员、保障队伍常态化一线走访、一线指导、一线入驻,贯通理论学习、政策宣讲、业务办理、心态调适、权益维护等服务,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院、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积极处事、自我管理的意识。师生党员一手抓“平安社区”,一手抓“精准思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多年来,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坚持躬耕教坛为党育人,言传身教为国育才,引导师生用眼睛发现美、用双手创造美、用心灵传递美,形成了“政治引领充分凸显、协同育人有形覆盖、师生共进成效明显、以美培元育时代新人”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画最大同心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