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以美育人,向美而行
本网讯(通讯员 田昌秀 何凡 王源新)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党委坚持“一融双高”,以服务国家和地区重大发展战略为己任,着力发挥专业优势,形成了党建与人才培养、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等全方位、深层次融合特色。学院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全省“支部好案例”优秀奖,支部成员所在的3个教研室获批全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师生获“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提名奖、“湖北省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
一、具体做法及工作成效
美育铸魂:让红色资源“开口说话”,打造行走的党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创新“美术创作+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模式,用作品“画说伟大建党精神”。把思政教育课上在红色建筑里,把劳动教育课开在乡村振兴一线,培育“行走的党课”“行走的思政课”“纸上城市”等品牌项目。《园林史》《设计图学研究》《设计表现》《设计专题(街区<村落>调查与景观改造设计)》等9门课程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个案例入选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
美育赋能:让设计成果服务城乡建设,打通产学研用链条体系。一是以美增效,助力地方产业发展。致力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的规划与设计研究,开展江汉平原农业景观研究,完成国能湖南岳阳发电厂、湖北白云边工业园等10余项工厂或产业园规划设计,完成武汉美术馆、沌口艺术中心、武当山太极湖新区等25余项文化艺术场馆和景点规划设计,提供生态调查与设计、植被修复策略与建议,助力产业经济发展。二是以美润城,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开展道、路、桥、公交站台、轨道交通、航站楼等设计,完成武汉地铁2、3、4、5、7号线及新建兴泉线、汉巴南线等30余座高铁站房的室内设计。围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开展武汉市“微型公共空间”改造、社区改造10余项,为细屋熊村、沙窝村等30余个乡村开展品牌设计、旧村改造。承担人民大会堂湖北厅、东湖水榭“习莫会谈”会址、中国驻乍得大使馆等多个重大项目的设计。三是以美培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对武汉历史建筑、武汉剧院等7处历史建筑开展修缮设计,用设计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四是以美育美,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完成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美术馆等7所院校的规划与设计,助力高校提升环境育人质效。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教师主持设计《东湖水榭“习莫会谈”会址》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武汉轨道交通系统公共艺术设计(武汉商务区站)
美育润行:让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倾力打造美育浸润团队。组建“‘艺’路‘童’行”社会实践队、“汇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美育浸润服务队、沐艺志愿队,聚焦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城市更新,走进社区、乡村开展美育特色课堂、艺术展览、乡村墙绘或艺术品制作、学业辅导、留守儿童关心关爱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服务社会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学院志愿服务队先后入选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全国乡村振兴“笃行计划”示范性团队,相关实践活动获学习强国、湖北日报、中国教育在线、中国大学生网、长江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项目式研究、创新设计与实践、就业见习等,开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环境美学提升研究、乡村风貌设计研究等,学生团队项目获“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银奖、“挑战杯”国赛铜奖、共青团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银奖等国家级奖项。
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美育浸润队在乡村开展墙绘
二、经验与启示
以美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培养质量提升上靶向发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向美而行,致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特色发展,以“产教融合”为驱动,聚焦湖北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持续探索和发挥环境艺术在传统产业、文化产业、新兴产业中的功能和作用,依托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和艺术园区,打造“艺术+生活”“艺术+文化”“艺术+科技”三位一体的产业服务链,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