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铸魂 网育新人
本网讯(通讯员 覃小航)网络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育人团队根据“青年大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在哪里”的要求,正在摸索一条“思想铸魂 网育新人”的网络育人实践道路,着力打造网络育人传播生态。
近年来,学院坚持遵循时代发展趋势、网络传播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统筹运用各类思政资源,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运行新体系、新模式、新技术,构建网络育人主阵地,着重在高度、精度、温度三个维度上不断提升网络育人质量,不断提高学院网络育人的协调性、整体性和实效性。
一、提升网络育人的高度
学院育人团队把网络育人放在立德树人工作的全局去思考,坚持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有效发挥网络滋养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
1.聚合网络育人队伍,努力把舵定向
围绕网建、网管、网研等重点领域,培养学院网络育人生力军。学院建成了一支由党总支书记、学管副院长、团总支书记、专职辅导员组成的网络思政育人管理队伍,从学生团队建设、平台融通、舆情管理、项目打造等方面着手,推动网络育人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及就业等工作相融合。管理队伍在活动中挖掘、在面试中选拔、在实践中培训,组建了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交阳伴我”青年宣讲队,引导大学生争做“五讲”青年,讲家国情怀、讲文化传承、讲襄阳楷模、讲师德师风、讲同伴榜样。宣讲队成员定期开展宣讲活动,在网络上、在班级中、在活动间、在社区里,向同学们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通过生动的讲述和互动,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文化浸润、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2.融合网络育人平台,塑造核心价值
学院不断筑牢线上堡垒,构建网络育人矩阵,加强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提升网络育人的组织力。坚持校内思政资源互联互通,持续加强“渠问书房”公众号、抖音号等院级平台建设。以学生会宣传部为依托,成立“青言青语”新媒体运营小队,通过创意化、形象化的拍摄手法和文字语言,更鲜活生动、更接地气的传播核心价值。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发布者,完成了从学到做的身份转变,形成了信息的双向互动,提高了育人工作的效率。
3.挖掘网络育人资源,厚植爱国情怀
学院育人团队充分挖掘各类网络育人资源,筑牢理想信念主阵地,在网络育人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在重要时间节点、重大节日,转发新华网、共青团中央等官媒推文,强化主流舆论价值导向。严格公众号发文团总支书记、学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三审”程序,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网络育人工作都能够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创新网络红色基因的传承模式,精心设计“互联网+红色基因”主题月活动,开展“线上清明祭英烈”、“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红色研学、“我为什么要入党”线上讨论分享会、“我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献一策”特别主题团日线上展示等。为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学院发起师生同唱《我爱你中国》活动,“青言青语”新媒体运营小队拍摄制作音乐短视频,共同祝愿祖国母亲在历史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二、聚焦网络育人的精度
学院育人团队遵循“内容为王”的网络传播规律,精心挖掘鲜活素材、健全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打造精品项目,让网络育人工作有热点、有成效、有成果。
1.精心设计网络热点
为提升网络育人辐射度,学院育人团队深入挖掘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鲜活素材,精心设计网络热点。围绕特色专业和师生受众心理,设计“交小管”虚拟人物形象,并制作成书签、手机架、抱枕等文创用品,利用虚拟人物形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获得大学生喜爱。邀请学校人气乐队、人气舞社参与红歌快闪、《强国有我》音乐视频拍摄活动,青年学子唱响新时代,献礼建党百年、建团百年。发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用独特的方式送别袁老,也在网络上掀起了致敬、怀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热潮。
2.精确评价网育成效
网络育人的教育过程,具备如盐融汤、润物无声的独特优势。而精确评价可将网络育人优势可视化,进一步推动成果导向。学院着力健全完善网络育人激励评价机制,将培育网络育人项目、网络平台管理纳入绩效奖励内容,鼓励青年教师发挥思想活跃、贴近学生的优势,师生共创、共演、共制作。面向青年学生,用好“第二课堂”制度,号召学生发挥各自特长,投稿、参演、参与后期制作,予以“思政活动”类二课学时奖励,并将“思政活动”学时多的优秀学生纳入入团、入党重点推优对象,鼓励学生成为网络文化的主力军。
3.精准培育网络成果
为促进网育工作结硕果,学院育人团队在重点项目上集中发力,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具有示范引领力的网络文化精品。围绕教育部办公厅开展的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培育“我心中的思政课”精品微党课。在南漳白起渠,青年宣讲队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白起渠的变迁,讲述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青年宣讲队还从襄樊战役中汲取精神力量,号召广大青年争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在保康横冲、保康供销社、国家非遗“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传承中心,大学生架起直播镜头,用行动助力地方旅游发展,直播销售特色农产品,在镜头前讲述非遗技艺背后的故事。为号召更多青年学子主动投身社会实践,“三下乡”团队精心制作“镜头中的三下乡”短视频,2023年荣获团中央表彰、2024年被共青团湖北省委官微推荐展播。
三、增加网络育人的温度
育人团队在实践中探索形成适应网络特点、体现学院特征、符合青年特色的话语表达体系,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话语讲好大学故事、时代故事、榜样故事,帮助青年学生疏解困惑谜团,不断提升网络育人的亲和力和参与度。
1.适应青年话语体系
学院不断探索融入式、沉浸式网络育人工作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立体多元的校园文化作品。在共青团成立102周年之际,学院十佳歌手、power舞社、大运会选手、宣讲队成员共唱共演《寄往未来的信》音乐MV,师生共同描绘青春的模样。
2.贴近青年心理认知
为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育人团队通过网络文章、微视频、微访谈等方式展示师生先进典型风采,记录师生学习生活,书写大学青春故事,展现学校特色内涵,不断激发青年学生奋发逐梦。以校学生会主席的成长故事为题材,拍摄《榜样故事我来说》微视频,渠问书房公众号开设“新青年”专栏,打造师生身边的榜样“网红”。以大学生的视角,拍摄《青春交想》宣传片。曾荣获团中央表彰的“三下乡”团队队长王梦琪,通过镜头向师生讲述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从乡村振兴 悟青春使命》,并代表学校参加湖北省“百生讲坛”展演,荣获省级银牌主讲人称号。
3.解决青年急难愁盼
重视学生的网络诉求,聚焦平台应用,打造服务学生学习生活的优质资源。新媒体运营小队安排专人定期收集、回复学生咨询、评论,并及时向老师反映学生诉求。从开学指南到衣食住行,从办事流程到活动发布,从党史学习教育到专业展示,从心理健康教育到职业生涯规划,坚持同学盼望什么,便及时回应什么。不断提升网络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新时代对高校立德树人有新的要求,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院育人团队要紧跟时代发展,探索育人新路径,尊重学生话语体系,“讲好实话”也“讲好新话”,不断提升网络育人的高度、精度、温度,让学院德育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