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聚焦传统节日,谱写育人新篇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个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价值。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把传统节日作为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载体,结合思政教育规律、高职学生特点,进行了努力探索,充分整合企业、学校、学生社团等多方资源,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的无缝对接和同向同行,逐渐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三维三元”运行体系,帮助学生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了解传统文化、掌握生活技能、增进人际交往、厚植家国情怀。
一、协同多方教育资源,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1.构建校企合作,打造学习新场景
为充分协调多方教育资源,学校在开展端午节、中秋节等主题活动时,与武汉扬子江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岸区二十四度烘焙坊、曹祥泰点心、武商量贩超市、中百超市、中商超市等8家单位联动合作,建立了协同育人机制,通过邀请糕点师傅现场授课、组织学生前往工厂体验等“体验式学习大课堂”模式,让学生现场体会做月饼、包粽子等,成功将课堂从教室搬到了“天地间”,学校还结合学习雷锋日、清明节、中秋、国庆等传统节假日定期启动“校外体验式学习大课堂”,鼓励学生前往昙华林、黎黄陂路等特色老街拍照打卡,寻访传统节日印记。
同学们现场学习做月饼
2.深化社区服务,拓宽学习新路径
为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参与度,在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先后组织近100名团学干部和30余名志愿者前往五月花社区、杨桥湖社区、梧桐苑社区、井南社区等开展清明祭扫、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重阳节帮老人理发、为老人表演,中秋节教小朋友传统节日故事、朗诵、主持、手工等形式,将专业与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增强专业应用和学生体验感、获得感,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受社区志愿服务启发,申报的《智慧区域养老服务平台革新方案》在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创新创效竞赛(高职组)中入围国赛,在江夏区第二十四届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中我校推送的合唱作品《一荤一素》荣获表演三等奖、与庙山产业园共创的街舞作品《长安三万里》荣获创作优秀奖、书法作品《故人》荣获书法类(中青组)优秀奖。
学生在端午节前前往杨桥湖社区开展“小主持人课堂”志愿服务
3.动员全校力量,注入学习新动能
学校还联合各学院教育教学资源开设“校内融合式课堂”,将端午节等活动与职教周活动深度融合,通过开展“绒花绽放,爱意满园”“‘银’为有你,三生有‘杏’”非遗绒花制作展览、“国潮”汉服巡游等活动,用声乐、舞蹈、诗歌、故事、手工、茶艺等方式让学生将专业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搭起舞台让学子们大胆炫技,通过传统元素感受节日魅力。同时,学校还在校内建设非遗文教融合“印刷博物馆”,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走进“融合课堂”为学生授课,让学生现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通过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参与度。
学生在职教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增强节日文化感召力
1.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开设《人文素质养成》必修课,创新以“讲、论、看、读、写”为主的立体教学环节,将传统节日融入课程体系。对传统中国节日的历史背景、起源发展、节日风俗和文化内涵等进行详细梳理,积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学生认识到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述传统节日的故事、“墙颜”系列主题文化墙手作、录制传统节日小视频、清明线上祭扫等情境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爱国教育活动中来。
“墙颜”系列主题文化墙手作
2.丰富教学内容,坚定文化自信
转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文化特色,让学生在视听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搜集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诗歌等,作为补充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觉地接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精神的洗礼,充分利用楚文化优势,通过组织学生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开展“人文素质养成”系列课程之《荆楚文化》的实践教学,通过开展沉浸式实践教学,让同学们在历史痕迹中,和文物对话中,消化课堂教学内容,领悟瑰丽无比的荆楚文化,感受连绵不绝的中华文明,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人文素质养成”系列课程之《荆楚文化》的实践教学
3.开展实践活动,深化爱国教育
依据“出口能成章、动笔生美文、举止有风度、心中存仁爱”的学生素质目标,人文素质养成课提出了“大”“美”“ 武”“ 信”四个模块的建设思路,围绕心存“大”爱、笔生“美”文、惟“楚”有才、有“信”则立等主题,走出传统思政课模式,探索大思政的课堂,探究传统节日文化背后的历史故事、社会实践、人类智慧,民族情感,设计育人、劳动、传承、创新于一体的课堂实践,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感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春节民俗调查展示活动,鼓励学生以手抄报、微视频、PPT、调查报告、民俗表演、说唱、手工制作、诗歌创作等形式,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相关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相关知识,将爱国教育与传统节日深度融合,形成学生课程实践调研报告60份,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三、丰富第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活动参与度
1.赓续文化传统,传承传统节日精神谱系
在节庆活动期间,根据节日主题安排端午爱国主义教育、清明生命观教育、中秋家庭观教育、重阳传统美德教育等系列传统节日文化主题班会,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并且可以有更全面的了解。开设“师说”大讲堂、思源讲堂、“中国印”讲堂等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主题讲座,邀请专家从中国传统节日起源、文化精神内涵,中国传统节日相关服饰道具、饮食起源等不同角度,为学生深度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生视野、涵养学生人文情怀,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担当。在“品中华历史文化,扬学子兴国情怀”主题讲座中,李军老师从唐诗宋词视角出发,带领同学们领略中国传统节日之美,李晶老师从历朝历代不同传统节日中的特色服饰和妆容带领同学们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师说”大讲堂——从传统服饰和妆容感受传统节日
2.深耕饮食文化,延续传统节日优秀内涵
在我们中国人的记忆里,常常会用食物来标记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腊味浓、元宵汤圆甜、中秋月饼圆、端午粽叶香,都承载着中国文化、人间烟火和温暖情谊。项目开展以来,以饮食文化为出发点,不断创新活动开展形式,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到来之际,通过中秋节开展手作月饼、端午节包粽子、冬至包饺子、元宵节包汤圆等活动,带领学生以美食的方式打开传统节日,如元宵节当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一起猜灯谜、看舞龙舞狮,铺上了桌布,包汤圆、煮汤圆、吃汤圆,齐动手欢笑,唇齿间留香,在体验中感受元宵节的节日意蕴与情感,爱上传统节日,品出中国味道。
学校在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活动
3.打造品牌活动,挖掘传统节日文化魅力
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了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传统节日魅力,学校组织开展了“颂月吟诗,共品中秋”“饺香飘温情,冬至暖武信”“情暖武信,欢度佳节”“浓情端午,粽享欢乐”等主题活动12场,活动现场通过开展投壶、漆扇DIY、射箭、手作香囊、手编五彩绳等传统趣味项目,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传统味”。项目开展以来,每年端午节和中秋节举办主题游园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节目,通过将将传统文化跟青年游戏相结合的沉浸式体验方式吸引大批学生前往参加,创新性推出了“后羿射月”“嫦娥看戏”“月兔拔萝卜”等趣味项目,活动得到了高校思政网、中华网等媒体报道。
学校开展中秋、端午、元宵等主题游园会活动
四、开辟网络教育阵地,增强节日文化影响力
1.构建融合传播矩阵,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通过构建融合传播矩阵,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矩阵以校院二级微信公众号和为中心,依托官方QQ、抖音等平台,发布系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图文、视频等,如学校官微“字”从遇见你专栏中,学校围绕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传统文化分别开设“春”“暑”“冬”“龙”“雪”等主题,从文字层面带领学生领略传统节日的魅力。“武信青年”微信公众号中学生通过创作中国传统节日海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出优质的,贴近生活的文化内容。
2.打通线上线下平台,全面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打通线上线下展示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作,如宣传海报、传统文化主题微视频等,并在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如中秋节开展“集雅韵,寄相思”线上作品征集,让学生通过摄影作品表述中秋记忆,定格幸福瞬间,在传统节日中品味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寒假期间通过线上开展“一道年夜菜”征集活动,共同拾起过大年里的飘香记忆,共同分享春节里的中国味道,实现把真实生活转化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把大情境与大资源放入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任务当中来,引领学生在探究体验中感悟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3.技术赋能融合贯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为重、以美为贵、以劳为基”的“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素质成绩单”课程项目体系,对学生“人文素质养成课”和各类传统节日参与情况进行全方位记录,精准形成学生画像,通过学分加强对育人质量的过程性把关,全面提升评价效能。
近年来,学校通过课程教学、学生活动、网络宣传等途径,从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维度出发,重在提升学生真实体验感,让学生在对传统节日的沉浸式体验上感受节日所带来的“仪式感”,通过第二课堂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传统味”,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 “现实土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节日背景下爱国主义涵育功能及其发挥提供了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