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以“一核+两翼+三维”模式为引领,推动资助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3-12-27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浏览量:413

本网讯(通讯员 张金强)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新时代领航计划”落地见效,全面落实“四实”行动相关要求,学院围绕“一核+两翼+三维”模式开展资助工作,切实提升学生资助水平,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推动资助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一、以“资助育人”为核心,全面剖析资助工作短板难点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在困难认定过程中,“困难者不申请,申请者不困难”的现象屡有发生,导致广大学生对于困难认定的精准度和公平性抱有疑问,且不同专业、班级之间的情况有所差别,这些都会影响对最需要的学生的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实效性判定。目前对学生资助效果的判定标准主要是通过资助途径是否多元、数额是否足够。精准资助不应仅局限于数据,更应该聚焦于资助的政策落实、反馈监督和有效利用。例如发放的助学金、助学贷款,学生是拿来缴纳学费、住宿费,还是拿去购买昂贵物品。

细化经济困难认定,推进学生精准资助。理学院及时成立认定评议协作小组,利用交流访谈、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自查互查,查缺补漏。结合学院的认定评议小组和班级民主评议小组,通过辅导员、班干部、寝室长全面了解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与生活情况。摸清困难学生经济及学业状况,保证国家奖助学金发放,确保资助政策精准覆盖每一位有需要的学生。

二、以保障型、发展型资助为引领,提升学生资助保障水平

夯实保障型资助基础。学院选派资助负责老师、自强社学生干部、助贷小管家、勤工助学助理等组建一支资助政策宣讲团,深入到学生中去,利用年级周会、专题培训会、网络研讨会等向学生广泛宣传资助政策,稳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扎实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及时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加强学院协同育人、校企合作育人,通过设立助学基金等,专项用于学生科研创新和开展各类活动,推动学院人才高质量发展。

拓展发展型资助内涵。理学院面向困难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制作、办公软件技能等赋能培训,不断提升广大学生特别是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于学生需求量大,学院资助老师资源和精力有限,因此理学院积极联动其它学院资源,在学院之间培养一支可以指导学生的辅导员队伍,从而覆盖更多困难学生。

1.jpg

三、以诚信、感恩、自强活动为抓手,助力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强化诚信感恩教育。理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诚信感恩教育,每季度开展一期。在每季度励志感恩教育之外,各年级、班级可自行组织感恩类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选拔在励志自强、参军报国、基层就业、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等领域具有突出事迹的学生,通过学院公众号、新闻栏目及学工部有关途径进行广泛宣传,并邀请榜样学生在新生入学教育、年级周会、优秀学子报告会等多种场合分享自己的励志自强故事,带动更多同学学会自立自强、奋发向上。

2.JPG

加强励志自强教育。鉴于部分学生认为接受资助是理所应当,缺乏感恩之心,甚至不服从组织和集体安排,不思进取。另外一部分学生认为接受资助是“丢面子”的事情,即便有困难也不申请,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和学业。理学院以学生工作协作为契机,在学工部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励志自强教育,开展自强杯演讲比赛,选拔培养优秀典型。同时面向困难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就业择业、科研创新等赋能培训。

3.png

责任编辑:郝斐然,朱君,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