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以“再生之砖”铸就新时代劳动教育范本
本网讯(通讯员 尹驰 汪颖 摄影 杨冰雨)为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深度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土木工程学院师生用200块再生植草砖拼就的生态画卷,为第134个五一国际劳动节献上特殊贺礼。这场持续月余的“以废筑绿”行动,在劳动教育与专业创新的交响中,诠释着新时代“劳动创造美”的深刻内涵。
活动筹备阶段,土木工程学院黄浩老师带领学生团队聚焦建筑固废处理难题,开展专项技术攻关。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建筑固废制备植草砖的创新技术。学生们积极投身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将校园内收集的建筑废料转化为200余块植草砖。这些植草砖采用“蜂巢式”铺装工艺,在保证结构稳定与实用性的同时,兼具美观与透水功能,有效促进了雨水的自然渗透与循环利用,为校园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创新方案。
活动现场,学院李兵老师围绕植草砖的环保价值展开深入讲解。他指出,每一块植草砖都是资源循环利用的生动体现,不仅能够减少建筑废料对环境的压力,还能通过促进雨水渗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贡献力量。随后,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现场演示了植草砖的铺设技巧,并耐心指导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大一学生柯善波同学在参与铺装后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专业能力提升与价值认同塑造的重要途径。从废料到精品的转变,让我对所学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在停车坪改造现场,师生们与施工工人紧密配合,分工明确,协同作战。大家分工搬运砖块、铺设基层,工人们则在一旁进行专业指导,确保排版整齐、缝隙均匀。经过精心设计与施工,植草砖在停车坪中央巧妙拼排出“I♥HG”的独特样式,既展现了师生们对学校的深厚情感,又为校园增添了一抹充满生机的绿色景观。未来,随着砖缝中草芽的萌发,这片停车坪将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见证着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生根。
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路亚妮教授在活动总结中强调:“此次活动是学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们不仅为校园建设贡献了力量,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工匠精神和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学院特意保留了首批制砖的模具作为教学实物,这些模具上的使用痕迹将成为宝贵的劳动教育素材,时刻激励着学生们传承劳动精神,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此次“以劳树德·以砖筑梦”特色劳动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土木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学院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的融合,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