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青年担当助力生态振兴——常青生态志愿者协会携手南海镇探索“无废化”建设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03-21
来源: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浏览量:119

本网讯(通讯员 严丽萍 苏炤新 摄影 苏炤新)松滋市南海镇地处长江中游平原与小南海湖生态湿地交汇带,是湖北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镇。近年来,依托万亩柑橘园、莲藕基地和滨湖旅游资源,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时也会面临农业面源污染、乡村垃圾散排、旅游环境压力等生态问题。在此背景下,长江大学博士生、共青团青年实干家苏炤新在兼南海镇团委副书记期间,深入村庄一线,通过实地走访,系统性梳理垃圾分类管理、农业废弃物处置等问题,围绕小南海湖生态安全和“无废化”建设开展系统性调研。形成《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特色小镇松滋市南海镇“无废化”建设路径探索》研究报告,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型乡镇提供可操作的固废治理方案。

图片1.png

报告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结合小南海湖水源涵养功能与农文旅产业特色,探索“产业提质、垃圾减量、生态共治”的绿色发展路径,力求破解乡村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筑牢长江中游重要生态屏障。报告指出,南海镇可以“生态优先、循环利用”为主线,形成“分类治理+风险防控+产业协同”的特色实践。在生态安全领域,联动常青生态志愿者协会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定期对小南海湖入湖口、水产养殖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水质采样检测,协会协助镇政府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在小南海湖及周边区域设立动态监测点,为污染防治与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撑;在垃圾治理环节,推广“零碳积分兑换”模式,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同时以柑橘枝条资源化、莲藕秸秆文创转化为抓手,探索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路径,为产业提质注入绿色动能。

图片2.png

此次行动彰显了青年群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作为长江大学重点培育的环保实践平台,常青生态志愿者协会依托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技术储备,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以技术创新、文化赋能为抓手,助力南海镇打造“无废化”示范样板,为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底蕴。

责任编辑:曹琳,朱君,湖北高校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