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数字赋能,跨专业协同——土木类本科生在数智化转型中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网讯(通讯员 陈伟 陈安荠)BIM-CIM齐上阵,联合毕设淬英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按照“一横二纵三融”数智化转型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土木类学子们正以数智化专业知识和智力劳动助力数字校园建设,并在真实项目中锤炼复合能力,以新的形式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即将正式上线的武汉理工大学校园CIM平台里,三维校园模型实时呈现着每栋建筑的细节——这是由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师生深度参与开发的校园三维数字系统。点击屏幕,从建筑结构到管道布线,校园空间全貌尽在掌握。值得一提的是,平台中的许多建筑BIM模型,都是由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在校本科生完成,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BIM技术转化为真实项目成果。

系统主页
三维数字校园,学生成建设主力军
学院经过近些年来探索出的“一横二纵三融合”数智化转型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壁垒,构建跨专业协同新格局,以“力学结构知识链”与“数智技术知识链”并行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依托专业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和教学环节,对学校南湖校区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建筑进行全专业BIM模型构建,并将模型上传到学校的CIM平台上,为数字校园建设铸造数字基座。

部分典型模型和模型上传CIM平台效果
为了让学生掌握BIM建模技能,提升数字校园支持力度,增强未来就业核心竞争力,学院邀请了来自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创汇科(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的专业BIM工程师,利用暑假时间和课程实践环节为学生进行包括专业识图和BIM建模等内容的专业培训。相关的培训费用学院和教师承担,学生免费参加,以解决学生经济负担;同时培训期间均建立健全了学生签到和教师巡检机制,确保培训质量和进度。

图3 培训教学现场
此外,以此为契机,学生积极参加学校 “3S”校园APP与创业设计大赛、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赛项,在比赛与项目中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强化BIM应用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联合毕业设计,破解行业人才培养难题
“我们着力培养学生适应建筑业转型和全过程咨询需求的专业能力,”副院长陈伟介绍,“通过促进多专业交叉,践行人才培养的OBE理念。”
这一创新模式源于学院对传统单一毕业设计局限性的反思。2023年,陈伟团队发表《基于TRIZ理论的土木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组织实施研究》,系统分析多专业协作中存在的沟通欠缺、时间冲突等问题,并提出 “加强指导教师参与”“与企业合作”等改革策略。学院院长吴斌、设计研究院院长范小春等领导经常到学校设计院学生联合毕业设计工作室,对联合毕业设计进展进行月度检查。跨专业学生团队汇报了设计进度与解决方案。 “此类合作不仅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学院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吴斌在现场强调,“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参加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在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了毕业设计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受到了包括学院教师和设计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联合毕业设计过程检查
数字化实践教学,塑造行业新人才
从数字校园建设者到联合毕业设计的参与者,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学子们将课堂延伸到真实项目。随着三维数字系统与物联网、AI技术的进一步融合,未来BIM与CIM技术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学院顺应时代发展,锐意拓新,以本为本,为本科生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实战空间,为学校发展、行业进步、国家富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