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农业新发展,共创农村新辉煌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神农架暑期社会实践团
为全面了解神农架农业发展状况,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果蔬资源,更好服务群众、造福社会,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神农架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2年7月18日前往神农架林区农业农村局,专访产业发展科谭科长,了解神农架地区农业现状,聆听神农架农业的顽强抗疫故事,探讨特色果蔬资源的发展前景。
首先,谭科长向团队介绍了神农架农业的发展现状。谭科长说:“林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部署与安排,结合区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生态建设、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基础,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建设了一批专业村与合作社,并根据现状,不断改进计划,以契合当前发展。”随后,谭科长向我们介绍神农架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六种四养”——“六种”指中药材、雨雾茶、小土豆、小杂粮、山野菜、干鲜果,“四养”指百花蜜、跑跑猪、森林鸡、冷水鱼,这些特色产业能极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团队与谭科长畅谈神农架农业发展 黄佳欣摄
在特色果蔬资源方面,团队成员向谭科长询问神农架本地发展较成熟的果蔬产业,谭科长耐心地为团队介绍了神农架丰富的山野菜与干鲜果资源。关于山野菜资源,谭科长告诉团队一行人:“神农架地区山野菜有抗寒、耐寒、耐瘠薄、耐盐碱等抗逆性,以及生长快、繁殖力强、可再生、抗病虫等生物学特性,其生长不受化肥农药干扰,绿色天然,还能调剂蔬菜的淡季供应,丰富蔬菜的口感与营养价值,推动林区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着力推进山野菜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企业化经营,为‘人民的菜篮子’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干鲜果方面,谭科长这样说:“干鲜果是神农架林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能使农民增收致富,又能防治水土流失,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优选品种,将产业品种锁定在核桃、板栗、五味子、猕猴桃与青脆李,根据全区丰富的小气候与土质特征进行布局,建设多个合作社与基地,并不断扩大规模,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推动种植,并通过包括种子育苗、技术指导、种植保险、以奖代补等多种政策保障,使干鲜果生产保质保量地开展。”
团队向谭科长询问果蔬资源问题 黄佳欣摄
团队向谭科长咨询五味子种植方面的问题 黄佳欣摄
当团队问及谭科长在疫情困难时期,当地果蔬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时,谭科长认真思考片刻,回答道:“疫情时期最大的问题还是产销渠道不通畅,神农架蔬菜种植主要是面向十堰、宜昌、襄阳的外销,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对农户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创。在疫情形势下,神农架捐赠大批蔬菜援助封城的武汉,在叶菜上市时,国家电网食堂组织采购大批直销的青菜、白菜。疫情中的互帮互助维持神农架农业的正常运转。”话音落下,谭科长郑重地点了点头。
接着,团队向谭科长汇报了市场调研与随机采访的工作,并与谭科长探讨了团队的发现。在野生果蔬资源方面,团队发现当地有名的五味子、八月炸在外地知名度低,资源有待开发,对此,谭科长告诉团队,当地已有部分村民正在积极开展五味子的人工种植,但是,五味子生长有海拔和季节性的要求,并且存在运输较困难、不耐储存等方面的问题,团队认为五味子可以进行果干、果酒、果酱等产品的开发,谭科长给予给予肯定。同时,谭科长期待在未来与企业和高校合作,改良野生八月炸多籽造成的口感问题,让更多人品尝到神农架的特色水果。在生态旅游方面,团队提出“发展野生水果的生态采摘项目,让游客更深入地感受神农架的本地特色,体验更有趣地神农架之旅”的建议,得到了谭科长的肯定。
在专访结束后,谭科长与团队耐心交流,为团队后续调研工作指明方向,并希望团队能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劳动,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团队一行人深受启发,并对谭科长表达谢意。
谭科长为团队后续实践调研方向提供指导 黄佳欣摄
谭科长认真听取团队汇报 黄佳欣摄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神农架暑期社会实践团 金语琪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赴神农架暑期社会实践团 黄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