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扬起思想之帆,让新时代“红孩子”戴好“红领巾”
本讯网(通讯员 邹逸凡 赖震修 王圣博 潘鑫)为旗帜鲜明地用党的创新理论为少年儿童培根铸魂,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7月13日至7月15日,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行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黄梅县西河桥社区党委群众服务中心开展了 “童心盎然”红色支教系列活动。

童声向党,诗歌立志向
立足于少年儿童的心灵视角,实践团队员吴晨露以孩童口吻为小朋友们讲诉了生动的百年党史内容,采用趣味性的提问引起小朋友们极大的兴趣,让小朋友们在听故事中汲取党的精神力量。吴晨露带领小朋友们齐唱红歌、歌颂童谣,从《袋鼠妈妈》唱到《我是人》,从《团结就是力量》唱到《小花开》。耳熟能详的音律在孩子耳边流淌、在心灵深处激荡,唱响了对党的感恩之情。

实践团队员们与小朋友们齐颂了《红领巾心向党》、《祖国是花园》等红色诗歌,小朋友们在一声声的呐喊中不断提高音量,从内心深处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赞美。实践团队员们还准备了丰富的红色知识竞答活动,小朋友们纷纷积极举手回答。随后,队员李林昌为小朋友们播放了在大学上课时拍摄的“红色情景剧”,并进行了现场演绎,让小朋友们在一片轻松的氛围里把握红色脉搏、赓续红色基因。

童趣向党,纸折寄希望
“爆炸头老师,教我怎么折党徽吧!”孩子们满脸兴奋地向李林昌说道。吴晨露为小朋友们分发了红色纸张,并在折纸环节中亲自示范教学,教孩子们如何折红星、党徽等红色主题的作品。孩子们也跃跃欲试,认真学习并乐在其中。“看着他们认真折纸的样子,我原本疲惫的心都被治愈了,真的太可爱了!”吴晨露欣喜地说道。

采用富有童趣的教授方式让小朋友们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的滋润,吴晨露还带领着小朋友们进行了彩绘活动,让他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党的模样”。在小朋友们的作品中,出现了诸如五星红旗、雷锋、边疆战士、疫情中的医护工作者等形象,小朋友张璇解释道:“爸爸妈妈告诉我,在疫情中正是因为有很多无私的医生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才能平平安安。所以我觉得医生真的很符合这样的形象!”据悉,张璇小朋友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现在已经是一名六年级的同学,每天都带着红领巾升国旗,她觉得无比地自豪。
童心向党,科技启梦想
“小朋友们,让我们来体验无人机吧!”实践团队员赵耀航以童言趣语为小朋友们讲述了无人机飞行原理、分类、结构和操作技巧,并进行现场展示,吸引小朋友们全神贯注地听讲。
赵耀航播放了无人机航拍短片,以武汉科技大学校园环境、文体活动、大学课堂等为内容,展示了校园清晨的教学楼、傍晚的杏坛广场,还有沁湖绿水和满塘荷花。通过无人机俯瞰视角展现的美丽大学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对象牙塔的向往。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小朋友们对科技的强烈兴趣,实践团队员们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领他们进行了无人机的实际操作体验。在孩子们挨个近距离观察无人机后,队员们将无人机起飞,并邀请小朋友亲手操作。几架无人机一同飞天,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李林昌感慨道:“看着他们望向无人机时眼睛里的光芒,我无比确认我们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实践团成员接着通过宣讲和互动环节来为小朋友普及火箭的简史、基本原理以及中国航天史,并带领参与活动的孩子们制作水火箭并成功发射,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科技的魅力、点燃孩子们的航天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好‘红孩子’的创新理论是新时代培育少年儿童的根本遵循。实践队员们都是共青团员,要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小朋友树榜样、启思想,在少年儿童的心里种下红色种子,守护好我们的红色江山。”带队老师潘鑫说道。
“智行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将在黄梅镇各个社区持续开展为期15天的趣味支教活动,教育内容涵盖“红色故事类”“科技发明类”“手工制作类”“文体活动类”等,以促进乡村留守儿童“拉长自我防线”、启迪更多青少年的兴趣和智慧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