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本网讯(通讯员 刘思宇 汤超)7月11日至7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向荣彪老师带领的赴武汉市长江流域调研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为期六天的“绿色长征——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解长江水质实际情况,向荣彪带领实践团队前往武汉市长江干支流流域进行水质取样检测。7月11日,团队前往武汉长江二桥、汉口江滩兰玲门、武汉长江大桥进行取样,次日,实践团继续前往鹦鹉洲长江大桥和武昌江滩上、下游共计六处取样点进行了水质采样。结束后,实践团将各个地点的检测结果放在一起进行比对。他们发现COD、氨氮、总磷含量均未超过规定指标,这一结果说明水样还原性物质较少,水体受有机物污染不严重,富营养化形态不严重,长江的水质条件大体相对较好。
13日至14日,团队对有关部门以及周围群众进行了相关采访。根据需要调查的内容,实践团前往武昌江滩对不同年龄段的江边居民进行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总体来说,大部分居民对武汉的水质情况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但在武汉水资源污染情况的反馈上,不同居民反馈的结果差异很大,有些居民认为附近流域污染严重,有些居民则认为基本没有污染。实践团在进行线下问卷调查时,有一位叔叔说:“我觉得现在长江的水质还算不错。你看现在有好多人在长江边上游泳。”一位实践团成员对这位叔叔进行回应:“我们做的水质检测结果,也显示目前长江水质相对比较好。”除此之外,团队还通过电话采访了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武汉市长江水利开发情况,从河流治理、河流资源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说明。实践团进一步了解到武汉水资源保护情况以及民众对于水资源有关问题的一系列诉求。
实地水质检测结束后,实践团根据前四天的调研情况进行宣传科普,到长江水域附近随机采访路人,询问有关水资源的知识常识,如世界水日的时间,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等问题,并进行深入科普。实践团就世界水日的由来,设立世界水日的意义,以及对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思想进行相关的知识科普。在采访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对于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环境相关的日期并不了解。实践团采访了几位路人,其中有一位女大学生表示说,她对于水资源保护的了解仅限于接受相关的宣传活动,以及新闻中介绍的水污染。实践团的目的是借此将节水意识根植于人们心中,让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能够了解到水质环保的知识。
通过几天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们对于水资源现状的了解越来越多,也更深刻地意识到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而保护水资源,更应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主动了解水资源相关现状,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