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青春护农”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水产养殖调研
发布日期:2022-10-04
浏览量:775

本网讯(通讯员 谢雨轩)响应十四五发展总目标指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解决“三农”问题,深入探究如何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组织“青春护农”暑期实践小队,走进乡村养殖户和养殖合作社、拜访基层党员,围绕“走进鱼米之乡,共筑振兴之梦”的实践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位于孝感市汉川市的汈汊湖享有“汉江明珠”的美誉,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汈汊湖养殖场全方位建设,致力于打造高质量水产养殖基地。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青春护农”暑期社会实践团此次走进汉川市汈汊湖,便是要实地调研,探究当地的“蟹肥鱼跃”是如何助力汉川市实现水产养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入结合,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乡村振兴路。

实践团队首先前往汉川市汈汊湖拜访当地的个体养殖户。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们参观了他们的鱼塘,与其他养殖业不同的是,鱼塘被分成一块块的不规则形状。在当地农业局的技术指导下,采用了“粗放加精养的”养殖模式,每块水塘养殖的渔业动物都不一样,有的是武昌鱼等鱼类,有的是龙虾,每一小块水塘养殖单一的一种渔业动物;养殖方式也不一样,有的是精养,有的是接近自然环境的粗放式养殖。

1664852936227972.jpg

拜访完个体养殖户之后,实践团队来到汈汊湖水产养殖服务中心和水产养殖公司,进一步了解了叼汊湖特色水产养殖业的模式和相关的技术问题。

1664852936176949.jpg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汈汊湖国家湿地公园,考察汈汊湖特色水产养殖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情况。在湿地 公园的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实践队得知,汈汊湖是“蟹肥鱼跃、菱荷争艳、岸柳成行、稻花飘香”的“汉江明珠”,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封闭型淡水湖泊。叼汊湖占地面积2489.56公顷,现有各类湿地总面积2464.51公顷,湿地率高达98.99%,设有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及管理服务区五个功能区。汈汊湖湿地公园是在全面恢复汈汊湖洪泛型湖泊湿地基本水文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江汉平原自然地理条件,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一系列工程及生物措施,逐步恢复并保护汈汊湖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生境,保护湿地动植物资源;同时,合理利用湿地生物及生态资源,开展一系列与湿地相关的文化保护、科普宣教和生态旅游活动,将汈汊湖湿地公园建设成长江中下游区域浅水型湖泊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1664852936376791.jpg

“走进鱼米之乡,共筑振兴之梦”,乡村振兴一直在探寻不同的方式,水产养殖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入交融使得汈汊湖水产养殖业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实践团的成员们也受益匪浅,纷纷表示会更认真钻研专业知识,为日后投入国家的建设投注自己的一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