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畅谈大学生活 共建和谐宿舍
本网讯(通讯员 张璐 陈传辉 熊扬华 武佳瑞 吴丹妍 钱舒健)大学生宿舍不仅在空间上是宿舍成员的生活集聚地,而且在文化价值方面承载着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集体意识、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等。良好宿舍氛围亦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体现,会对宿舍成员的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生活行为等产生重要影响。为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0月28日以来,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团队深入本研学生宿舍,面对面开展谈心谈话,实地了解学生诉求,疏解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疑惑困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微环境”。
“坚持虽然很难,但付出总有回报,老师也一直会在身边”
2019级的学生小文正在努力考研,她知道目标高校的招生计划很少,也知道自己属于跨专业考研优势不大,但还是想努力一把,不给人生留遗憾。同宿舍室友以为小文每日开开心心,觉得她虽有压力、但应该还好,然而没想到谈话中老师的一句“怎么会没有压力,她只是‘假装坚强’,不想父母和大家担心”,让小文和几个一起备考的同学破防,虽然留下了眼泪,但心情也得到了释放。
和小文一样的毕业班同学还有很多,承载着“考研越来越卷”“最难就业季”等外部环境压力,但就如那日学院张璐老师在寝室中聊到,“焦虑是正常的,我们总得学会与这种情绪和解,把自己的任务做分解,每天完成一点,便会收获当日的小确幸,睡觉也安稳点。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自己要不留遗憾。”
“事情再多也要会协调,不能轻言放弃,小心‘遇事放弃成惯性’”
英语专四考试结束后,2020级的学生小吴终于松了一口气,由于疫情,吴同学报考的专业类考试都积压在了一个学期内,教师资格证、英语专四、CATTI,哪一个拿出来对于英语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大三年级的同学,专业课程增多、学业压力剧增,学生干部的工作更是让吴同学无所适从。吴同学在极度紧张的日程里艰难备考专四,临考前却听说班级、寝室同学不少人申请专四考试延期,小吴心里也打了“退堂鼓”,准备弃考,“或许专四可以放一放,先喘口气吧”,吴同学起了这样的念头。
在了解不少同学有此类学业上的困难后,辅导员武佳瑞连续几天在学生宿舍“偶遇学生”,鼓励大家永不言弃即是成功,她以专业发展为切入点,建议学生抓住时机,积极备考、参考,避免形成放弃“惯性”;更应从人生大局看起,及时调整学习计划,提高时间利用率,找准个人定位,做好自我评估。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璐也找了学生党员和班级学生干部,希望大家带头做表率,营造班级“比学赶帮超”的向上学习氛围,加强班级同学的自我约束力,培养刻苦钻研和创新进取的精神。
“入党是一种光荣,我期待着作为中共党员为人民奉献的一天”
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10月22日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意蕴深远,振奋了莘莘学子的心。2021级女生寝室里,学院辅导员和同学们围绕着“为什么要入党”“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展开了一次讨论。
学生小艺的父亲是一位军人,也是一位党员,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她从小就埋下了成为中共党员的种子。在入学初,小艺就早早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顺利通过党组织的考验,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工作中,她是热心班级事务的优秀班长;专业学习上,她是坐第一排的认真学生;个人生活里,她又是乐于助人的开心果……在被辅导员钱舒健老师询问入党初心时,小艺的回答实在不算精巧,她的表情严肃而认真,说出的话语稚嫩而朴实:“我觉得入党是一种光荣,我也经常‘幻想’自己作为党员‘冲锋陷阵’的那一刻。”张璐老师谈到,“冲锋陷阵”是优秀党员的一种担当,但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也是大多数党员的写照,作为学生党员,要结合新时代要求,真正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本领与能力,传承红色基因,努力成为堪当民族重任的时代新人。
“虽然离家万里,但因为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我感受到了武汉的温暖”
2022级的学生小曾一开宿舍门,便看到了前来探望的辅导员陈传辉老师,忙请他进宿舍来。宿舍中央还摆着陈老师送来的折叠床,原本宽阔的空间也稍显拥挤。她一只胳膊还打着石膏,无法接过辅导员带来慰问的礼物,只是不迭地道谢。
“床上铺的褥子薄吗?晚上睡着冷不冷?”“小曾同学打着石膏,多有不便,也麻烦室友们多多照顾。”“关于保险报销的问题,之后等我通知”面对辅导员的关心,小曾有点红了眼眶。她月初不小心从上铺跌下来,摔折了胳膊,辅导员第一时间赶到宿舍送她就医,考虑到她术后住上铺会有不便,并在出院前夕旋即送来了折叠床。虽然父母因为疫情滞留四川不能来汉陪伴,但是辅导员细致入微的帮助让她在异乡感受到了温暖。
每一次独特的经历都是人生必做的课题,会带来成长和收获。在小曾同学跌倒后,正是她的室友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辅导员。新生们初入大学,面对突发事件难免会乱了阵脚,慌乱无措。但是正如陈传辉老师所说,“大家都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上学,既要学会独立,也要学会互帮互助,彼此信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小曾这次摔伤了胳膊,但也收获了和室友们更为牢固的友谊。”
“深入推进‘四必清’工作,成为研究生同学们的知心人”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吴丹妍连续三天穿梭于学校西院、鉴湖和升升学生公寓三个园区,叩响近100多间宿舍的大门,清查学生人数、问清学生动态、盘清学生难题,对学院研究生“人数、寝室、实验室、动态”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也有更多机会“面对面”倾听当前疫情形势与防疫政策下研究生最关切的问题。了解到有些同学在生活上出现难题,她详细介绍学校“三助”岗位和资助项目,通过各类渠道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了解到有些同学表示科研任务重,学业压力大,以致情绪焦虑、生活失衡,她作为研三学姐“过来人”,向他们讲述自己平衡“学生”与“老师”双重身份的经历,分享自己的解压“秘籍”;了解到有些同学不敢主动联系导师,她用自己与导师交流的趣事引出双方理解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联系导师,敢于说出想法,让导师和学生不因为学术压力而疏远,搭建导学沟通桥梁。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个人力所不及之处,吴丹妍也及时寻求学工团队帮助。例如针对疫情形势下缺少实习实践机会等问题,她认真收集学生意见,并在学工办例会上一一反馈,通过学院老师们群策群力,共同为学生成长疑惑与实际困难“开方”,助推学生问题尽快解决,助力学生成长规划与发展。
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团队深入学生宿舍,不仅走进了学生的生活环境,也走近了大家的内心世界,在宿舍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准把脉学生们的疑难困惑,畅通师生沟通渠道,力争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大学里有出彩机会,真正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