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学院:举办《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启迪》读书分享会​
发布日期:2025-09-08
来源: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浏览量:509

本网讯(通讯员 袁芳)9月2日至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方卫兵教授指导2024级临床医学本科3班、4班和全科医学1班相继开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启迪》读书分享会。3场活动以“思想火炬照青春”为主线,通过学生读书、演讲互评、班级联动的形式,展现青年学子从经典著作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化专业使命的生动实践。

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当17岁的马克思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这束火种已照亮百年后的医学殿堂。”主持人朱佳苗与杜明珠同学分别以马恩经典语录拉开序幕。活动中,10位学子通过“时空对望”“现实映照”“躬身践行”三大板块,构建起伟人精神与当代医学生成长的立体对话。

袁诗燕同学在分享中坦言:“我们常在课本中见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但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人’?抱着这份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研读过程中,没有感受到‘读大道理’的压力,反而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触及心灵深处的东西——那些坚持与温度,让我明白伟大从未远离平凡。”

蒋雨彤同学解析马克思22岁主编《莱茵报》的历程时,现场展示的《共产党宣言》手稿影印件引发热烈反响;赵英川则用“高山流水”典故诠释马恩友谊,其“价值观契合是根基,使命共鸣超越时空”的论述赢得阵阵掌声。

图片1.png

专业视角下的精神解码

医学生们立足学科特色,挖掘经典中的实践智慧。柳金霞同学以“人生漫旅寻光记”为题,将马克思在19世纪欧洲动荡中的坚守与医学生“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念相联结。她在心得中写道:“‘人活着,能没有方向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个方向,就是心里的‘理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事里,理想不是口号,而是支撑他们穿越风雨的精神支柱——这正是我们选择医学时最初的誓言。”

何晓兵则聚焦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研数据,强调“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的辩证统一”。周清漪通过恩格斯“十年商海换真理”的牺牲精神,结合抗疫志愿服务经历,提出“小我融入大我”的当代诠释。她也感慨道:“真正的信仰不是顺境高歌,而是逆境躬身——这种力量让我更坚定地将个人成长与人民健康需求相连。”

图片2.png

成长方法论的新鲜注脚

分享会创新呈现马恩思想的现实指导价值。王继君以“‘百年顶流’成长指南”幽默解读马克思从“职业迷茫”到确立理想的转型,提炼出“反内耗”“协作学习”等实用技巧;徐子睿则用时间轴展示马克思从“叛逆少年”到“思想巨人”的蜕变,引发对大学规划的深度思考。

周清漪同学还提到,恩格斯在困境中坚持调研的严谨态度,让她反思医学学习中的细节把控;另一位同学在互动环节中表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中互相成就的合作模式,恰似我们未来医疗团队需要的协作精神。”舒朗同学更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过程为例,论证“批判性协作”对科研团队建设的启示。

图片3.png

据悉,本次分享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活动月”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后续将继续通过“学生领读”“师生共读”“实践研学”等形式持续推进“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正如临床医学本科3班柳金霞同学在心得中呼吁的:“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行动,让青春在服务国家发展中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曹琳,朱君,夏梦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