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美术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展望——湖北美术学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经验做法
发布日期:2023-11-27
来源:湖北美术学院
浏览量:1057

本网讯(通讯员 蔡贤军 王源新)湖北美术学院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学校立足自身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善用美术资源(这里主要指红色美术资源,下同),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上好“大思政课”,以合适的“思政+艺术”的方式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红色美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像化的党史,凝聚着红色精神,反映时代风貌和文化传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它既具有形象立体、细节可感的视觉图像形式,又具有忧国爱民、奉献进步的时代精神内容,是“红色”内容与“美术”形式的有机统一。这种有机统一为(红色)美术资源助力建好“大思政课”提供了可行性。

 ——以美术资源为抓手助推思政课教学主渠道改革创新。

以美术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借鉴渗透OBE教学理念,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拓新课堂讲学模式。具体来说,教学中适当运用有关绘画、雕塑、标语以及邮票等作品,来促进效果有效提升。第一,运用红色美术资源里的故事增加趣味性。第二,利用红色美术资源里面的细节增加生动性。那些注入了时代灵魂的图像让人铭记的并不仅仅是作品和场景,更是打动人的瞬间,历史和观念的交汇往往就鲜活地被定格在这一瞬间,成为宏大历史进程和叙事的最好注脚。第三,利用红色美术资源里面的情感增强感染性。红色美术资源的图像往往都充满理想与热情,感染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第四,运用红色美术资源里的思想深化理论性。

——以美术资源为抓手构建社会大课堂。

第一,结合时政热点、重要纪念日等组织主题美术创作实践课,增进思政课启发性。主题创作过程是学生对创作主题进行“沉浸式”体验的过程,具有很好的自我启发和主动的情感认同。例如可以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相应地组织学生开展政治性的美术创作活动。另外,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都举办相应的主题美术创作,既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又产生一定社会反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到“大思政”的效果。第二,做好艺术采风中的社会实践促进思政课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美术院校大学生一般每年有几周书写生时间,正好是把实践教学与专业写生结合起来的好机会,也是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的机会。思政课教师参加艺术写生期间,可以指导他们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人文、革命历史、城乡变迁,大学生们奔赴全国各地,既可采写迥异的自然风光,也可了解不同的社会风貌;既可绘写革命遗迹,也可观照新旧巨变。这样,学生自己在艺术创作和社会实践中拓展历史知识,体味奋斗艰辛,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精神实质,更好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进一步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第三,以实践教学增进学生亲身感受和认同感。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在红色场馆与纪念地、现代企业、美丽乡村建设地等进行实地教学。学校先后与武汉革命博物馆、红安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营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鄂州和贵园社区、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签订“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书,为实地教学打好基础。第四,在艺术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熔铸青年学生主体性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以美术服务社会:多地开展社区、村庄文化墙绘制作,红色文创产品开发,历史文化名人及革命先驱人物形象塑造,进行红色文化主题性创作及展览等。通过项目化的艺术实践,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艺术城市”建设活动,不仅在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而且还可以帮助树立人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

 ——以美术资源赋能思政课的平台与师资建设。

第一,设立校级“中国红色美术文化研究中心”,建好红色美术文化资源研究平台,并为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打下基础。第二,强调美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懂得美术。按照“五讲”即“讲信仰”、“讲理论”、“讲美术”、“讲示范”、“讲激励”的培养方案,推动实施思政课教师中长期发展规划,持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美院的思政课教师有“艺术范儿”。第三,请艺术家、企业家等给学生授课。2022年,学校获批湖北省思政课示范教学基地,2023年,获批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平台建设示范校。

——以美术资源链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第一,“送理论上门”,为师生主题美术创作提供思想指引和学术咨询。湖北美术学院学校领导带头,思政课教师作为主力,通过各种宣讲、座谈,向专业师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文艺观的要义,正确看待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时代、文艺与市场、文艺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辩证关系,积极为学校美术创作提供咨询服务。例如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创作中,在2023年为全国十四届美展做创作准备过程中,我们提前梳理几十万字的资料对党的历史特别是十八大以后的重大事件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团结抗疫、外交风云等十几个专题,把党的历史上感人的故事、值得纪念的人物、波澜壮阔的事件呈现给师生,极大开阔了创作视野,引导创作方向。第二,研究宣传红色美术,服务全校课程思政。湖北美术学院成立“中国红色美术文化研究中心”,以研究成果服务于思政课教学和专业教学。中心还与专业院系形成联系机制,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对接、思政与艺术融合,并为相关学生社团配备思政导师。中心在不断深化“思政+艺术”的教学实践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不同院系共建“画说马克思”、“画说雷锋”等项目,“画说马克思”已经获评为教育部2022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精品项目。第四,正在建设思政选修课“美术+党史”。第五,建好“艺术点亮红土地”团队育人项目。团队按照“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的要求,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合作模式,在文化传播中提升城乡 审美韵味、文化品位,实现实践育人、大众美育传播等教育功能相融合。

——美术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与展望。

第一,明确目标。在建设美术资源库的基础上,以“选取什么美术资源”为逻辑起点引导教师探求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以“如何有效运用所选取的美术资源”为逻辑起点分析学情,进而实现“以教师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以此进一步建设能被同行即插即用的美术资源运用于思政教学即“美术+思政”的教学资源库,进而建设“在社会中学习”和“服务社会”双向互动的社会大课堂,并总结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第二,明晰思路。在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精神指导下,借鉴OBE教学理念,总结美术资源运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进展、经验与不足,研究进一步将美术资源用于“大思政课”建设的各重要环节,以美术资源为抓手引导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美术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构建美术特色的社会大课堂,分析美术资源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案例及方式,争取不仅要建设美术资源库更要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并总结出可推广复制的教学模式。第三,理论提升。根据湖美经验提出“一个结合,两个利用”的可推广复制模式,即思政课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要结合学生专业;要有效利用当地地方红色文化、现代化建设实践等资源;善于利用校本资源。它体现了“大思政课”建设中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第四,形成成果。10余年实践形成数部相关专著,公开发表相关文章数十篇。如《以美育德-美术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长江出版社2015年版),《彰显美术特色提升思政教育实效》(《中国教育报》2023年2月13日理论版),2022年省级教学成果奖“美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美术资源的融合与实践”三等奖等。第五,彰显效益。我校美术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实践及其成果,针对性强,学生受益,评价较好,得到社会承认,有一定媒体关注度,《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江西日报》、武汉电视台等传媒进行了大量报道宣传。

责任编辑:曹琳,夏梦晓,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