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创新中小学思政课 开辟“红色教室” 培育“红色基因”
(作者:赵峰 付晓方 洪蕾)整理好白色的校服,系好胸前的红领巾,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襄阳市军休一所历史陈列室……5月29日,在第74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湖北省襄阳市晨光小学的学生们经历了一次红色洗礼。
一张张泛黄的旧照片,一枚枚锈迹斑驳的勋章,一个个焊满补丁的搪瓷茶缸,一条条褪去底色的毛巾……每一个老物件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光辉的历史。
“同学们,你们能想到,这位于爷爷像你们这么大时在干什么?”讲解员吴益周指着百岁老兵于德和的照片说,“他当时连饭都吃不饱啊!最大的愿望就是参军入党,赶走侵略者,过上好日子。”
听完于爷爷的故事,六年五班学生朱仕涵说:“我们才晓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现年68岁的吴益周曾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救援。接到任务时,他所在部队正在河北省保定市定县(现定州市)驻训,由于道路损坏严重,他们用了整整33个小时才抵达震区,顾不上休整立即投入救援。
“是什么支撑我们不饿不累?”吴益周将问题抛给了同学们。
“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陈列室内响起阵阵清亮的回答。
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同学们深刻感悟到,未来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六年七班学生李峻熙说:“我们要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襄阳市持续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研学基地、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打造“红色教室”,引导全市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襄阳市长征路小学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身穿红军服装,以“重走长征路”的形式,徒步前往襄阳市革命烈士陵园,并深情朗诵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作。襄阳市太平店实验小学国旗班的孩子们每周都会穿上军装、列好方阵,“沉浸式”体验升降和守卫国旗的任务。“这样的国防教育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受到更深刻的思政教育。”该校校长张恩龙说。
据统计,2023年以来,襄阳市及各县市区学校组织学生创新开展思政课1600余次,开展红色主题活动3000余次,参与学生人数超过4万人。
原文链接:https://www.hubei.gov.cn/hbfb/szsm/202405/t20240531_5222256.shtml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打造具有高职特点、校本特色的思政大课 ——校领导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思政课
-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学生心中
- 湖北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绘画学院共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 “思政课”建设与课程思政创新探索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校领导进课堂上讲台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思政课
-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寓教于游 寓教于乐”——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 思政课是理想信念培塑的重要载体
- 武昌首义学院:我校主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导论》出版发行
- 湖北美术学院:发掘传统文化底蕴 以大思政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 湖北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协同开展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 人民日报:用好红色资源 开好“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