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诗路寻踪悟思想 青春逐梦践初心
本网讯(通讯员 李明翔)近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以"时空对话·思想铸魂"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毛泽东诗词深度研读实践活动。本次教学创新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转化为沉浸式学习路径,通过"时空解码"小组任务模式,引导学生在诗词鉴赏中触摸真理的温度。
时空解码:构建四维学习矩阵
课程组将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对应组建"萌芽探索""星火燎原""理论成熟""实践发展"四个研学小组。各小组分别聚焦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等关键时期,系统梳理《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代表性诗词,构建起"诗词文本-历史语境-理论逻辑-现实启示"的四维学习矩阵。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副院长介绍:"我们要求每个小组不仅要解读诗词的文学意象,更要挖掘其背后的革命实践逻辑。比如《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是战争胜利的赞歌,更是'将革命进行到底'战略思想的诗意表达。"
多维创演:激活历史叙事张力
在"诗心映初心"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通过跨学科形式呈现研学成果。抗日战争组以《沁园春·雪》为蓝本,创作情景剧,在模拟场景中再现"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与"数风流人物"的壮志豪情。特别设立的微视频创作单元,聚焦毛泽东与柳亚子的诗词交往。学生团队通过情景再现《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的创作背景,生动诠释"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中蕴含的统一战线思想。
学思践悟:培育时代新人品格
在"诗词中的人民情怀"主题研讨中,各小组结合《七律二首·送瘟神》《卜算子·咏梅》等作品展开热烈讨论。深刻体会毛泽东诗词中所蕴含的价值内核。
本次实践课创新采用"过程性评价+创新性成果"的考核方式,将小组研学报告、创演作品纳入综合评分体系。课程组同步开发诗词资源,整合300余首毛泽东诗词的时空坐标与理论关联,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学习资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慧指出:"通过将毛泽东诗词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学习载体,我们实现了从'文本解读'到'实践体验'的育人升级。未来将持续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引导青年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打造具有高职特点、校本特色的思政大课 ——校领导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思政课
-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学生心中
- 湖北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绘画学院共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 “思政课”建设与课程思政创新探索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校领导进课堂上讲台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思政课
-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寓教于游 寓教于乐”——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 思政课是理想信念培塑的重要载体
- 武昌首义学院:我校主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导论》出版发行
- 湖北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协同开展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 湖北美术学院:发掘传统文化底蕴 以大思政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 人民日报:用好红色资源 开好“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