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传媒学院:“音”为有你・青春不“毒”行 学院创新禁毒宣教模式 践行思政教育一体化
本网讯(通讯员 华震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 以及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期,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联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等多部门,创新推出“‘音’为有你・青春不‘毒’行”公益行动,以音乐艺术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禁毒宣教,探索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新路径,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思想防线。
此次公益行动积极响应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和乡村振兴战略,立足音乐专业特色,通过鼓乐表演、原创音乐小品、主题歌曲演唱、课本剧等艺术形式,为城乡青少年打造寓教于乐的禁毒课堂。活动覆盖光谷第三初级中学、光谷第四初级中学、光谷十五小、光谷实验初中、汤逊湖学校等多所中小学,累计惠及师生超3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创了全省以音乐教育推进青少年禁毒宣教的新模式。这不仅是对传统禁毒教育的创新突破,更是高校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契合思想政治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识毒、防毒、拒毒的种子。
活动现场,音乐系青年教师黄宇宸率领的鼓乐团以激昂鼓点拉开序幕,象征击碎毒品诱惑的决心。湖北省未成年人戒毒所警官科普禁毒知识后,武汉传媒学院志愿者组织的知识问答与文创纪念品发放,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大学生志愿者钟铃带领全体师生庄严宣读禁毒誓言,展现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在禁毒课堂上,武汉传媒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以创新的艺术形式传播禁毒理念。志愿者李胤创作的原创说唱歌曲《禁毒之路》,巧妙地将新型毒品的危害融入明快的节奏与AI 技术制作的音乐视频中,生动再现毒品陷阱,让台下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深刻认识到毒品的严重危害,从而自觉树立远离毒品的意识。志愿者聂恩彤创作并演唱的原创歌曲《守护》,以轻快旋律传递坚定信念,歌词中不仅表达了对禁毒事业的坚定支持,还融入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思考。这首歌曲在光谷地区的多所中小学传唱,不少学生表示,通过这首歌,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禁毒的重要性,也愿意成为禁毒宣传的小使者,将这份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用音乐传递禁毒理念,比单纯讲课更打动人心。”聂恩彤表示,她和团队还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歌曲MV及创作故事,进一步扩大禁毒宣传的影响力,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传播效应,吸引更多青少年成为禁毒宣传的积极参与者,为不同学段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思政教育素材。
在实践探索中,人文与艺术学院音乐系打造 “常态化服务、数字化手段、系统化整合”的社会服务新模式,通过实证调研精准对接青少年需求,整合校企美育资源,推动禁毒宣教向纵深发展,有效提升了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形成了 “小手拉大手” 的良好禁毒传播效应。项目领队徐晓璐老师表示,未来将依托“线上慕课与线下巡演相结合”的创新方式,将活动向乡村学校延伸,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要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助力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
此次公益行动不仅是一次禁毒宣传创新,更是高校践行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积极探索。武汉传媒学院以专业优势赋能思政教育,从小学到中学的系列活动,构建起阶梯式、递进式的禁毒思政教育体系,实现不同学段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与协同育人。展望“十四五”禁毒攻坚新阶段,学校将持续深化 “教育+艺术”融合创新,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青少年禁毒教育,携手构建无毒、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高校力量。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打造具有高职特点、校本特色的思政大课 ——校领导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思政课
- 湖北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绘画学院共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 “思政课”建设与课程思政创新探索
-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学生心中
-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校领导进课堂上讲台为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思政课
-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寓教于游 寓教于乐”——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 思政课是理想信念培塑的重要载体
- 湖北美术学院:发掘传统文化底蕴 以大思政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 武昌首义学院:我校主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导论》出版发行
- 湖北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协同开展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 人民日报:用好红色资源 开好“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