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1】“百生讲坛”一等奖得主陈麒文—唱跳弹说全能的支教男孩
作品简介:作品讲述湖北省“百生讲坛”优秀主讲人决赛一等奖获得者陈麒文,主动参与4次支教活动,组织捐赠12把吉他,活跃于各类文体活动,斩获多个奖项的经历故事;旨在引导在校大学生以之为榜样,不负青春,奋斗向前。该作品发表在湖北大学官方微信、湖北大学报等多个平台,在微信上获得超400个点赞,也获多人转发评论。
作者:牟梓苓霄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tDBZwAVZ6A57E1DQycVCQ
2022“百生讲坛”优秀主讲人决赛一等奖获得者陈麒文是我校体育学院的学生,因为深受母亲“抗疫”经历的影响,2020年陈麒文自愿选择加入湖大研究生支教团,前往重庆市云阳县支教一年。看着孩子们殷切的目光,他组织捐赠12把吉他给支教社区……决赛舞台上,陈麒文将自己的经历徐徐道来。
支教4次,为留守儿童播撒音乐种子
2019年,大三的陈麒文前往黄冈的一个乡村参与了支教活动。那是他第一次下乡支教,也是他感触较深的一次。没有男女独立卫生间,没有淋浴室,每天洗澡只能从开水房打好水后,提着两个开水瓶爬上6楼,然后让朋友守在厕所前,一个人先迅速冲个澡,再轮换。
湖北秋天风很大,门上的小孔给了蚊虫可乘之机,偷偷飞入室内。每晚睡觉陈麒文要翻来覆去很久才睡得着。第二天一早,枕头被褥上满是蚊虫的尸体。“那个场景还是挺吓人的。”陈麒文回忆起来仍然感到那时的一切历历在目。
在重庆市云阳县支教时,县里30名留守儿童会在寒暑假和周末参与社区组织的“七彩假期”和“周末课堂”,接受陈麒文等“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作业指导和兴趣培养。一同前去支教的四个人内部进行轮班,一个周末一人值班,但陈麒文往往会选择自费去社区进行帮辅。
弹吉他、识琴谱、书朗诵、教手语……周末课堂上,陈麒文开展着各种各样的教学。“你会发现当你拿出吉他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边说,陈麒文双手边交错摩挲,他的眼里也闪烁着亮光。课下,一个小男孩对陈麒文说,希望能像他一样拿着吉他在台上唱歌。被其感动,陈麒文立即联系家乡的吉他社,组织捐赠了12把吉他。从《小草》到流行歌曲,陈麒文一步步教孩子们识谱、练琴。
“如果这个世界要让我赞美谁,那一定就是你们。”这是一名小女孩为陈麒文所在支教队自创的一首歌中的歌词。离别时,不少孩子送上亲手折的千纸鹤、五角星和自己画的画。支教结束,陈麒文和孩子们的联系并没有断。每逢练琴的困难,孩子们都会用爷爷奶奶的手机询问陈麒文练琴方法。
获一等奖,不断打破舒适区
大一开始接触舞蹈,随后受邀加入湖大大学生艺术中心,斩获5个奖项;参与湖大田径运动会跳远等项目并取得优异成绩;参加湖大教师技能大赛、“十年”青年说、“百生讲坛”等活动并获得一等奖……
“对我而言是不断打破我的舒适圈的过程。”陈麒文表示,“百生讲坛”和先前参加的教师技能大赛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教学的专业性,而前者更看重语言和情感的渲染力。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陈麒文也以百分百的精力去准备。从最初版的稿件,到最终呈现,经过老师、朋友的帮助,他共进行了五次整体修改。最初熟悉稿件时,陈麒文每晚会抽半个小时进行记忆练习。
为了将声音发得更实在,从今年三月开始,陈麒文不断尝试更改自己的发声习惯,并时常请教艺术中心的“专业”朋友进行指导纠正。为了正式比赛时情感能更加丰富,他每两周都会在习坎楼前广场上练习一两个小时。“在刚开始,陈麒文的讲述感情不够充实。他自己也在不断反思改进,将更多情感传递给大家。他获得一等奖,是值得的!”对陈麒文的演讲提供过情绪培训的学生郝鑫表示。
“真的很感谢湖大的老师同学,大家都很给力!”陈麒文说,决赛上呈现的歌曲编排和舞台效果,主要是校团委的老师请专业人士帮助编排的。而舞台上表演的孩子,也均是湖大教职工的儿女。
虽已不再担任湖大大学生艺术中心主任,陈麒文仍帮助现任主任帮忙组织准备湖大“十大舞星”活动,同时准备毕业论文开题工作。“我想一步一个脚印,尽可能去发光发热。只要自己努力了,一切结果都顺其自然就好。”陈麒文笑着说。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