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百馆我来行|针对不同人群定制讲解服务,铁路文化博物馆又迎萌娃参观团
极目新闻记者 刘玉琴 实习生 张航 通讯员 杨月 刘莉琳
“这是毛泽东号,它诞生于炮火纷飞的解放战争年代,是迄今唯一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机车。”5月27日上午,通过“百校百馆”平台,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武汉铁院”)铁路文化博物馆迎来了一群“小客人”——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二年级学生。学校铁路文化博物馆学生志愿服务队队长雷正毅,热心地为同学们科普铁路知识。
当天,近60名师生和家长在武汉铁院志愿者的引导下,依次参观了该校火车文化公园、铁路文化博物馆以及动车组检修实训基地,领略城市历史,探寻火车文化。
一边开火车,一边长见识
在该校铁路文化博物馆,中华路小学二(3)班杨承希听得很认真。整场参观下来,杨承希听到了很多火车的故事,还知道了它们的制造原理。他印象最深的是讲解员提到的“毛泽东号”。“毛泽东号已经更新到第六代了,现在还在执行任务。”杨承希说,下次还想再来玩。
武汉铁院铁路文化博物馆五个展厅分别展示了中国铁路历史、铁路技术、铁路安全、铁路精神和校史。中华路小学二(3)班的余一铭向记者的镜头展示着自己收到的小礼物——鎏金镂空书签。书签上印有动车图案,边缘标有刻度,还能够充当尺子。
“这里的火车模型和我平常看到的火车一模一样。” 余一铭表示,这次的研学参观让他认识了很多铁路零部件,还学到了很多铁路安全警示知识。“让孩子提前过来体验一下大学校园,一来可以拓展知识面,二来有助于树立孩子的职业目标。” 余一铭的爸爸认为这样的活动颇有意义。
“不要加速了,火车要飞出去了啦!”在动车组虚拟驾驶舱,两三个小朋友围在操作台前,在讲解员的指导下,扳动手柄控制车速,大屏幕上的火车移动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志愿者耐心地教同学们按住操作手柄上的按钮往前推,体验火车行进的感觉。杨承希兴奋地试驾火车,“我在操作的时候会感到紧张,担心速度太快会撞上障碍物。”
针对不同人群定制讲解服务
在当天的参观中,雷正毅巧妙地“变着法儿”给同学们科普高铁知识。“小朋友们的知识储备有限,图文科普对他们来说太枯燥,所以我们尽可能运用场馆内的一些硬件设施,比如:火车模型、驾驶舱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雷正毅说,他们会针对不同人群灵活调整讲解方式。
雷正毅是该校铁道车辆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从加入志愿者队伍后,他一共接待了近40余次参观。他发现,自去年1月场馆入驻“百校百馆”——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后,到校参观访问人数大幅提升。
雷正毅介绍,为了提升讲解员的业务能力,该校志愿服务队每周都会开展培训。讲解队的成员会利用每周四博物馆开放日,通过接待个人预约的来访者或找同学扮演参观人员,将场馆作为锻炼自己的“训练场”。同时,他们还会不定期走出校园,科普铁路文化知识。在2024年中南五省高校博物馆讲解比赛中,讲解队队员刘怡婷荣获三等奖。
对于场馆建设,该校杨月老师表示,今年学校计划向社会人士征集与铁路文化相关的各类展品,例如:具有一定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邮票、体现铁路单位或特定时期的徽章等等。用来丰富场馆中所陈列的展品内容,使其能够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内涵。未来,在铁路文创产品方面,学校还将推出“动车系列”明信片,旨在更好地传播铁路文化,使更多的人能够深入地了解铁路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