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千馆我来行|开学季遛娃新去处,华农博物馆周末爆满
发布日期:2025-03-19
来源:极目新闻
浏览量:78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实习生 曾佳乐 通讯员 王若颖

“这个蝴蝶好特别,翅膀上像是有猫头鹰的眼睛。”“中华鲟好大啊,长得好长!”“这个长得像五花肉和排骨的居然是石头。”3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爆满,来自武汉市的诸多家庭通过百校千馆平台预约前来参观,中小学生们在蛰鸣蛱趣(昆虫)、野性自然(野生动物)、温驯家园(畜牧兽医)等多个展厅中畅游,感受科学的魅力。

1.jpg

“这是金斑喙凤蝶,它的前翅有一条黑色斜带。”在蛰鸣蛱趣(昆虫)展厅,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五年级的罗辰琦作为小小讲解员正和中小学生们介绍金斑喙凤蝶。据她介绍,金斑喙凤蝶排名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是我国唯一的蝶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外观异常美丽,姿态高贵华丽,素有“蝶中皇后”美誉。

昆虫展厅展出了金斑喙凤蝶、海伦娜闪蝶、绢蝶、猫头鹰环蝶、枯叶蛱蝶等约两万个蝴蝶标本。海伦娜闪蝶翅膀底色为宝石蓝色、有强烈的金属感,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枯叶蛱蝶看起来就如同一片枯叶,蝴蝶的脉络也较为清晰;猫头鹰环蝶则形似猫头鹰,尤其是有一双“眼睛”……“这些蝴蝶也太美了,在动物园都没看到过这么多蝴蝶,讲解员也和我们介绍得特别清楚。”武汉市洪山区第三小学学生张同学说。

罗辰琦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己每周日来到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担任“小小讲解员”,至今已经讲解了四个多月。“我很开心和大家分享这些知识。遇到游客们提问触及盲区后,我也会搜索学习其他标本的信息,我自己又学到了很多知识。”除此之外,她还通过“百校千馆”平台参观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华中师范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等展馆。

光谷十五小学六年级学生纪曾皓是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他对“蛰鸣蛱趣”展厅的昆虫比较感兴趣。当天他给十余名观众讲解动物的习性、特点、分类以及矿山和植物的主要分布地等内容。“孩子对华农的博物馆非常感兴趣,去了很多次。得知有小小讲解员的招募后,我们马上报名参加。”纪曾皓妈妈告诉记者,担任讲解员让孩子学到了更多课外知识,也能让周末更有乐趣。

野生动物展区深受中小学生喜欢,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体重超300公斤的雌性中华鲟。在这里,小小讲解员纪曾皓介绍,中华鲟最早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周末来参观的小朋友有很多,很热闹。我也很喜欢给大家分享这些有趣的知识,让更多人知道大自然神奇的奥秘。”纪曾皓说。

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本学期开馆后,展馆每周末都是爆满,总人流量预计7000人。为了满足团队预约的讲解服务需求,学校除了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小小讲解员也纷纷上阵。

6.jpg

据悉,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是集农业教学、科研、科普功能为一体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获评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华农博物馆还开展了二十四节气研学课堂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博物馆还主动“走出去”,先后走进理工大附小、卓刀泉中学、光谷十八小等学校,开展系列科普讲座活动,反响十分热烈。

原文链接:开学季遛娃新去处,华农博物馆周末爆满

责任编辑: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