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职业大学:“传承文化根脉 创想幼教未来”美术作品展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5-05-21
来源:鄂州职业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浏览量:140

本网讯(通讯员 茅芮 卢俊妍 姚彬)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在教学中深入地探寻中华文明的璀璨历史长河,深刻领悟其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引领学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中,筑牢文化自信之基,秉持守正创新之要。鄂州职业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师生于2025年5月6日在二号楼前举办“23级学前教育中华非遗文化与环境创设作品展”。此次展览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为实践载体,以“文化传承与儿童视角”为核心,通过环创作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幼教理念有机融合,既是对专业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文化育人使命的生动践行。  

111.png

一、立足传统,诠释文化教育新内涵

参展作品紧扣介绍非遗艺术、民间工艺等主题,以立体手工、主题墙饰、区域活动设计等形式,将文化符号转化为适宜幼儿认知的视觉语言。如《邂逅扎染》系列作品,通过布艺拼贴与可操作机关,让抽象的时间观念具象化;《皮影》则利用人物扮演的方法,引导儿童在游戏中感受皮影之美。《翠羽鎏金》将点翠工艺教育融入非遗传承与动物保护,促进技艺创新,唤醒生态意识,培育和谐发展价值观。这些创作不仅体现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更彰显了学前教育“润物无声”的专业特质——将非遗文化传承融入儿童日常环境的每一处细节。 

2.png

1.png

4.png

3.png

二、创新表达,探索环创教育新路径

展览特别强调“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作品在材料选择上大量运用自然物、再生资源,体现环保意识;在互动设计上注重多感官体验,如触摸式剪纸产品、声光结合的皮影戏台、青花瓷古韵、沉浸式弦音琵琶等,突破传统环创的静态展示模式。这种创新揭示了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环境不仅是装饰,更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第三位教师”。  

5.png

6.png

三、深化使命担当,构建文化自信育人体系

本次展览的深层意义在于构建“文化认同——专业能力——教育责任”的培养闭环。通过创作过程,学生既学习了剪纸、扎染、绒花、皮影等传统技艺,更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在幼儿价值观启蒙中的重要作用。“要让未来的幼教工作者成为文化的‘转译者’,帮助孩子在童年早期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在此刻深刻体现出来。

这场跨越古今的视觉对话,既是23级学生专业成长的里程碑,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汪静,何畅,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