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匠心筑梦”社会实践团深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4-07-18
来源:武汉工程大学
浏览量:493

本网讯(通讯员 曾学菲 祝艳 殷雨萱)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实践中书写青年才干,展现青年担当,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匠心筑梦”社会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于6月30日—7月11日深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于实践中感受家乡,品味劳动之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探寻古建筑的记忆。

美丽边城 红色印记

为进一步激发师生党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热情。2024年7月6日,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匠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协学院师生党员赴湖南省湘西州边城镇、重庆市洪安镇开展“砥砺前行守初心、赓续红色助发展”党日活动,扎根美丽边城,探寻红色足迹。

1.jpg

师生党员通过瞻仰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纪念碑,参观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聆听《美丽边城 红色印记》微党课,一边感受边城印象,一边探寻红色足迹,积淀红色基因。

2.jpg

3.jpg

在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纪念碑前,师生党员在2022级建规支部王朵朵同学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在党旗下接受心灵的净化和洗礼,誓词的宣读,既体现前人的铮铮铁骨,又丰富实践团成员与师生党员的思想,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汲取了奋进前行的力量。

实地的学习给师生党员带来深刻感悟:重走来时路,更觉革命先辈创业艰难,加深了对使命和担当的理解。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继承革命先烈们的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传统文化 创新劳动教育

为培养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品味劳动之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团成员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峒村苗绣专业合作社,开展扎染非遗手工技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图片1.png

4.jpg

在湖南省非遗产业指导专家代淑娇的带领下,成员们从不同角度品味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文化,学悟非遗文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运用。通过亲自实践,在动手绘制、扎染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实践的乐趣,也让劳动教育课程“活”了起来。

图片2.png

图片3.png

5.jpg

本次劳动教育实践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基石,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在赓续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共享劳动成果,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助力学生养成良好劳动意识和能力。

6.png

主讲人简介:代淑姣,湖南省“非遗产业指导专家”,花垣县县级蜡染传承人。2005年至2010年在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宋定国;国家级印染传承人、湘西彩色蜡染名师陈仲华;湘西州级扎染传承人向云芳门下学习传统蜡染、扎染工艺。2013年至今指导、组织湘西染织、刺绣等非遗课程、创意设计500余场,学习学员一万多人。

土木华章 古建之美

为探寻古建筑记忆,学习其中所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见证历史变迁,感悟先辈的智慧。7月8日至7月10日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匠心筑梦”社会实践团赴湖南凤凰古镇开展“寻访古建筑之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jpg

8.jpg

历史无言,岁月回声。实践团成员相继前往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凤凰古城博物馆等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参观学习,在观摩过程中,队员们通过讲解员及专业人员的介绍,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对古建筑构造及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图片4.png

图片5.png

置身于古建筑之中,实践团成员拿起画笔,结合专业特点展开创作。

本次实践通过对建筑承重、建筑通风、建筑环境、建筑经济发展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自身专业与古建筑保护以及未来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且互联互通。既深入了解了建筑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也加深了对自身专业的认识,树立了专业的自信心,为未来的学习发展以及建设祖国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匠心筑梦”社会实践团成员实践的身影全国可见,他们深入基层,找寻红色故事,探寻文化之美,体会劳动教育。这些实习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作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于实践中书写青年担当,弘土建之翼,现“匠心聚力”精神。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凌杰,刘广胜,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