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探索智能农业新路径 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4-08-08
来源:湖北大学
浏览量:251

本网讯(通讯员 吴岚昕 周悦灿 邓子怡 郭银飞)为探索智能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同时探讨大数据时代下AI技术助力万物智联的前沿实践。2024年7月31日至8月4日,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组成的“调研 AI+农业,助力产业振兴”项目团队前往浙江省杭州市,开展了一次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深入走访了浙江省青山湖科技城、杭州博物馆、浙江省测绘院、浙江临安区文华农牧和杭州科技馆等地。通过跨校交流与实地考察,探索智能农业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跨校联动助力智能测绘发展

团队成员前往浙江省测绘院进行调研,与宁波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的学生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算法和卫星测绘技术。浙江省测绘院专家介绍了无人机测绘、遥感技术和GIS的最新进展。团队成员与专家和学生深入交流,探讨了智能测绘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针对乡村振兴中的土地利用、环境监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大家分享了各自的见解。此次调研深化了团队成员对智能测绘技术的认识,明确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12.jpg

11.jpg

实地走访助力智能农牧振兴

团队成员先后前往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浙江省现代化农业服务中心和浙江省临安区文华农牧企业进行实地走访。

21.jpg

在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孔坚恒表示,农业机器人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企业合作和支持。他指出,尽管农业机器人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面临技术和经济障碍。农业机器人不仅是科技突破,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通过推广先进农业机器人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优化生产结构,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孔主任的讲话使团队成员认识到,农业机器人发展依赖于技术进步及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34.jpg

31.jpg

随后,团队走访了浙江省现代化农业服务中心。讲解员若楠介绍,该中心是浙江省首家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中心通过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光明农场展示了智能灌溉、无人机技术与传统农耕智慧的结合,该技术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与品质。中心推广的无人农场及智能育秧技术,利用多光谱监测引擎进行作物管理和病虫害预警,增强了农产品销售和农事效率。

41.jpg

44.jpg

最后,团队前往浙江省临安区文华农牧企业,学习其“公司+基地+农牧”产业模式。在总经理鲍骏杰的引领下,团队了解了该模式如何结合企业资源与高校教学实践需求,创建互利共赢的教育与实践平台。鲍骏杰详细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蛋鸡养殖全过程中的应用,这有助于公司转型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及市级示范园区。此次参观使团队成员认识到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

创新驱动助力科技产业发展

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了杭州博物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和浙江省科技馆,在杭州博物馆团队成员了解了杭州市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并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的影响。在杭州自然博物馆,他们见证了数字化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增强了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在杭州科技馆,成员们聚焦于“科技赋能 万物智联”主题,体验了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深入了解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此次走访活动,让团队成员在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前沿科技中徜徉,不仅加深了对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了解,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科技进步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对博物馆的深入探访,团队成员进一步坚定了利用科技手段推动社会进步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灵感。

责任编辑:李巍峰,凌杰,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