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薪火青团·同心筑梦”实践队探寻建始巴盐古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日期:2024-08-09
来源:湖北工业大学
浏览量:342

本网讯(通讯员 刘雪姣 黄焱成 汪巾琦 摄影 刘雪姣 汪巾琦)2024年8月4日,湖北工业大学“薪火青团·同心筑梦”实践队前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以“重走巴盐古道,讲好中华民族团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湖北工业大学主办,旨在讲好中华民族团结故事,深入体会巴盐古道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感悟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j1.png

图为实践队与当地文物保护局负责人访谈

实践队首先来到了五阳书院,与建始县文物保护局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两位局长详细介绍了巴盐古道在建始县的文化遗址分布、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访谈过程中刘局长提到文物古迹保护面临许多困难,例如文物的破坏程度较深,可参考历史文献较少;当地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不强;队员们聆听着古道的历史,感受到了一段段历史的沉淀。

j2.png

图为实践队员与地方专家访谈

随后,队员们有幸访谈了70多岁的地方专家宋传轩,这位原农业银行退休干部,通过20多年的坚持,用文学作品和摄影作品向读者呈现巴盐古道建始县的遗址风情,深情地诠释了对家乡的热爱、对历史的传承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宋老先生的执着和梦想,让队员们深受感动,他的精神也激励着队员们继续探索巴盐古道的奥秘。

建始.png

图为宋老先生为队员们勾勒巴盐古道建始境内经过路线

在宋老先生的引导下,实践队在地图上标记出了建始县内最为主要的两条巴盐古道官道线路以及其他支线,并在下午前往宋老先生作品中提到的代陈沟。代陈沟的古道藏在深山里,常年没有人行走,已经荒芜。队员们不畏艰难,探寻那条曾经承载重要历史使命的古道。在荒山探路的过程中,队员们感慨万千,一边惊奇于这样一条小路竟然曾经肩负了如此重要的经济、民生、政治、文化的重任,一边感慨如今国家的快速发展,经济的飞跃和交通网路的发达,盐道不需要再承载过去的诸多功能,国家富强对于人们幸福生活的意义在此刻更加具象,人们再也不用为了吃上盐,购买物资走上一天半的山路。

j4.png

图为民族风情街标志性建筑

晚上回到县城,民族风情街的对联“三桥飞架北往南来,两门对望东进西出”以及随处可见的民族团结标语,无处不在的三交文化让同学们深受感染。千年古县建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诉说着中华民族发展史,以及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伟大精神。

此次实践不仅加深了队员们对巴盐古道的了解,更增强了他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责任感。队员汪巾琦说“虽然它不再是如今的官道、商道、盐道,却依然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亟待开发和保护。”队员们纷纷表示,他们将继续传承和保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一系列的实地探访与访谈,实践队深刻体会到了“行走的大思政课”这一实践导向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直观感受到了巴盐古道的历史沧桑与文化底蕴,更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理解与感悟。队员们认识到,这种共同体意识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是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曹琳,夏梦晓,湖北高校思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