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翱翔蓝天探科学,筑梦乡村启未来
发布日期:2025-07-17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浏览量:101

本网讯(通讯员 覃姝蕾 黄英姿)为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激发科学探索兴趣,近日,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社会实践队与随州市曾都区蒲公英科技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航空科普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实操”,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探索飞行原理、揭秘声学奥秘、体验无人机竞技,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技魅力,为乡村儿童播撒科学的种子,助力梦想翱翔蓝天。

探索飞行原理,筑梦浩瀚苍穹

为激发乡村儿童的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实践队精心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小小飞机”科学课,帮助孩子们理解航空知识、提升科学素养。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情景互动、原理探索和动手实验,一步步揭开了飞机飞行的神秘面纱。从“飞机为什么能像小鸟一样翱翔蓝天”的提问开始,志愿者以小鸟飞行为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飞行的四大力量 —— 推力、重力、升力和阻力。孩子们亲眼见证了机翼模型在吹风机作用下缓缓升起的奇妙现象,并通过气球放气实验直观感受了反冲力的作用。在纸飞机实验中,他们亲手调整机翼结构,观察飞行变化,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发现。这堂课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飞行的奥秘,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学的种子。 

3.jpg

振动揭秘声之源,实验叩开理之门

“大家注意过机场周围的特殊围墙吗?它们为什么能屏蔽飞机的轰鸣声?”课程伊始,实践队队员以机场声障墙为引,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敲击音叉、观察振动现象,孩子们发现声音的本质原来来自物体的振动,就像声障墙通过特殊材料吸收振动来降噪一样。在晃动装有不同材料的瓶子时,大家惊奇地发现,豆子的声音和沙子完全不同,这正是因为不同物体振动方式各异。课程巧妙地将机场隔音原理与实验结合,让孩子们在探究振动与声音关系的同时,理解了科技如何改善生活。从隔音墙到音叉,从瓶中小物到大提琴弦,抽象的声学原理在动手实践中变得清晰可见。 

2.jpg

无人机驰骋蓝天,天空足球新体验

蒲公英科技志愿服务队将无人机课堂带进暑期托管班,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拆解无人机部件,生动讲解了螺旋桨升力原理和传感器平衡机制,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最令人兴奋的是天空足球实践环节,孩子们手持遥控器,操控带护圈的安全无人机展开激烈角逐,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课堂不仅让科技知识“活”了起来,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从腼腆举手提问到自信操控无人机,孩子们眼中的光芒比无人机的LED灯更加闪亮。这场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活动,如同一颗创新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他们的科技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

1.jpg

科技筑梦未来,爱心点亮希望。这堂别开生面的航空科普课,不仅为乡村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与创新的种子。从翱翔蓝天的飞行原理到奇妙有趣的声学实验,再到精彩刺激的无人机竞技,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了知识,在实践中体验了科技的魅力。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热情,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化作孩子们触手可及的发现,让这个暑假成为他们追逐科学梦想的新起点。相信这份对科技的热爱与向往,必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责任编辑:李巍峰,刘广胜,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