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晴川学院:“我为乡村执画笔”实践团队开展艺术赋能社区服务实践
发布日期:2025-07-31
来源:武汉晴川学院设计工程学院
浏览量:43

本网讯(通讯员 王子瑶)2025年6月至7月,武汉晴川学院设计工程学院“我为乡村执画笔”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在腾龙社区与长岭社区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实践服务。团队以专业设计为笔、以社区需求为墨,通过墙绘创作、石墩美化、集装箱改造等多元形式,将艺术灵感融入社区肌理,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活力,用实际行动诠释设计服务社会的深刻内涵。

1.jpg

深耕调研:精准对接需求,锚定创作方向

实践伊始,团队便确立“需求导向”的工作原则,分赴两个社区开展系统调研。在长岭社区,团队成员与社区书记座谈交流,详细了解社区针对新兴领域群体子女较多的特点、文化特色及环境提升需求,重点记录了居民对公共空间“实用与美观兼具”的期待;在腾龙社区,根据集中安置社区的人口结构,通过采访的方式,收集到“增设儿童友好设施”“丰富社区色彩”等10余条具体建议。

与社区工作者沟通,了解社区需求.jpg

调研中,腾龙社区居民李女士的话让队员们印象深刻:“孩子们放学后总在楼下石墩旁玩耍,要是能画得漂亮点,既安全又养眼。”这一诉求与团队专业方向高度契合,最终确定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打造儿童友好社区”为核心主题,形成包含12套方案的设计草案,并通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表决后落地实施。

IMG_0437.JPG

墙绘创作:以笔为犁,绘就社区新图景

在长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外墙改造中,团队以“遇见长岭,繁花似锦”为主题,耗时5天完成60余平方米的主题墙绘。整幅作品以社区实景为基底,融合手绘艺术与现代设计语言,以渐变色彩勾勒出樱花、紫藤等本地花卉组成“长岭”二字,象征社区发展的蓬勃生机

2025年团队为长岭社区绘制稿图.jpg

为增强互动性,队员们特意在墙绘中融入“隐藏元素”——将为社区设计的IP形象——“畅畅邻邻”嵌入花丛,“每天路过都忍不住多看几眼,这些孩子画得真好看!”社区居民王大爷的赞叹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墙绘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串联社区情感的纽带。

2025年团队为长岭社区墙绘的成品照.jpg

集装箱改造:流动的艺术展,激活公共空间

在长岭社区,团队选取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废弃集装箱,以“绽放”为主题进行全方位改造。箱体外侧采用渐变色彩绘制抽象花卉图案,象征安置居民新生活的“绚丽绽放”。改造后的集装箱摇身变为“流动的艺术展”,既解决了社区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又成为居民交流互动的新平台。

a6cb420e418d869b4790cc919b75a1e.jpg

石墩焕彩:细节处见匠心,点亮儿童天地

针对腾龙社区的20余个石墩,团队以“打造儿童友好社区”为主题进行创意彩绘。队员们结合前期调研中收集的孩子们的喜好,设计出动物乐园、太空探险、童话城堡等六大系列图案:憨态可掬的熊猫抱着竹子坐在路障石上,哪吒造型的石墩守护着滑梯区域,彩虹色的卡通形象为休憩石墩披上“外衣”。

2f432bdebed519dc158a282b2b8f8c12.jpg

创作过程中,团队特意选用环保耐磨的颜料,确保图案在日晒雨淋后依然鲜亮;对于高度较低的石墩,专门采用圆角线条与柔和色彩,兼顾安全性与观赏性。如今,这些曾经单调的石墩已成为孩子们的“打卡点”。

IMG_1240.JPG

一笔一画绘出文明新风,一点一滴凝聚青春力量。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将专业知识与社区需求深度融合,不仅完成了看得见的环境改造,更播撒下艺术赋能基层治理的种子。未来,武汉晴川学院设计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将用持续的坚守和创意,为社区环境带来“颜值”和“内涵”的双重提升,同时也让暑期社会实践成为一堂扎根大地、服务社会的生动课程。


责任编辑:刘广胜,凌杰,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