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构建“1234”教育机制 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实效
发布日期:2024-04-17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浏览量:470

本网讯(通讯员 周丹 张倩 赵氏璇)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分党委以增进“五个认同”为关键,以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在实践中积极搭建“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平台,探索构建“1+2+3+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机制,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发展需求,系统性开展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实效。

搭建平台,架起师生沟通“连心桥”学院分党委聚力打造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专业团队—“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搭建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过近4年的探索与实践,工作室系统化构建“特色成长发展共同体、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强能固基蓄力共同体、榜样示范引领共同体”四位一体的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实现“学生教师共建、线上线下结合、思想学业同筑、素质能力共提、团结协作共进”的工作成果。撰写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型案例《同心“石榴籽”,共育“格桑花”》获2022年湖北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三等奖工作室成员立项市厅级课题9项,校级课题1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学院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图片3.png

建强队伍,培育民族团结“领头雁”学院分党委推动民族团结工作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以“党旗引领,朋辈赋能”党建品牌为引领,构建“院领导-支部党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党员干部“下察解暖”“学海领航”活动见实效。党员教师全员下沉全院所有班级开展结对帮扶,链接“思想引领-课程学习-科技创新-实习实践-毕业就业”等育人环节。学生党支部开展“结对子、促团结、手拉手、共奋进”结对活动,30余名学生党员担任“朋辈导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生活予以关怀和帮助,学院基本实现师生党员人人参与,民族学生人人关怀的全员育人新局面。近两年,在师生帮扶指导下,民族学生政治立场坚定,学习成绩进步显著,5名民族学生入党,22名民族学生被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3支学生团队获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57人次民族学生获得校级人民奖学金、“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图片4.png

图片14.png

立足课堂,厚植强国有我“民族魂”学院以教育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服务为导向,上好“三堂课”,厚植学生“民族魂”。上好“信念课”,凝聚共识。开展“迎中秋 话团圆 庆国庆 感党恩师生座谈会”“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教育、团日活动,引导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上好“实践课”,赋能成长。积极为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组建“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石榴籽”实践宣讲团,推动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双向发力,引导民族学生走进社区基层。上好“云端课”,启智润心。把思政课堂搬到互联网,开设“经管青年说”“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线上活动平台,变“要我学”到“我学我讲”,“圈粉”一大批民族青年参与,好评如潮。经管师生同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三期微视频藏族学生贡嘎旦增讲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引起了热烈反响,视频点击量超过1万人次。 

图片7.png

图片8.png


图片9.png

创新活动,共绘团结奋斗“同心圆”学院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中,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各民族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史、校史等内容融入“管理浪潮文化节”品牌活动中,让品牌活动成为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活教材”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开办“石榴花开”小课堂,传播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举办 “我们的节日”民族文化节,展示民族文化和民族学生风采;实施“石榴籽”相拥成长计划,不断促进各民族学生互助共学、共同进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图片10.png

今后,“石榴籽”辅导员工作室将以深化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改革创新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聚焦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打造精品项目,着力培养骨干名师,着力探索育人模式,努力把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成让学生真心喜爱、使学生终生受益的辅导员工作坊,为服务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邓小龙,曹琳,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