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师生赴宜昌开展“三峡揽胜探奥秘,地质科普拓视野”研学实践
发布日期:2025-01-21
来源: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浏览量:156

本网讯(通讯员 王红桥 赵娥 郭霖)1月11日,在地质学专业教师的带领下,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的学生们踏上了探索地质奥秘的实践之旅,他们先后走进三峡大坝、宜昌G348三峡科普公路和黄花场大坪阶金钉子剖面,在感受亿万年沧桑的地质奇观中,共同讨论专业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与科学探索。

5.jpg

“三峡工程规划历经百年,葛州坝水电站的成功实践和黄陵花岗岩的高强度与高稳定性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赵少卿和温韬两位老师一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边进行细致讲解。同学们认真聆听,不时低头记下重点。在生动的讲解中,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越来越清晰。同学们不仅亲眼目睹了气势磅礴的三峡大坝,更了解了其背后蕴含的地质原理,提升了学习热情。

2.jpg

沿着蜿蜒的山路,师生们驶向西陵峡畔的宜昌G348三峡科普公路。车窗外,陡峭的山崖上裸露的岩层色彩斑斓,讲述着地球数亿年的变迁历史。龚文平老师以枝为鞭,在这天然课堂中为同学们讲述:“《普通地质学》中介绍的各种地质作用,大部分能在这里看到。莲沱江畔,就是当年李四光的下船考察之地。同学们今天沿着前辈们的脚步,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感受这里的独特地貌、岩石剖面和地质遗迹。”

“怎么判断地球的年龄?”在黄花场大坪阶金钉子剖面,高达老师的提问吸引了同学们。“地层像书一样是一层一层的,不同年代的地层所含的化石不一样,所以我们常常通过化石来研究地球的历史。大家仔细观察看能不能找到牙形石、笔石、三叶虫。”学生们纷纷动手仔细寻找化石,并请老师给予鉴定。

6.jpg

“‘金钉子’有什么用?”面对同学的发问,高老师继续讲解到:“‘金钉子’是划分全球年代地层的唯一标准,只有剖面完整、化石蕴藏丰富、连续,可以进行全球对比,并经过业界认定,才能通过判定,因为数量稀少、标准严格,国土范围内有没有‘金钉子,被国际上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学研究水平的标准之一。”地质12403班杨劭勃同学说:“‘金钉子’展示了我国地质工作者不畏艰难,勇于攀登世界一流科技水平的不懈努力,通过本次野外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创新、求实的科学家精神。”

10.jpg

据悉,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将“沉浸式培养”导师制野外大课堂纳入第二课堂(自主发展计划),咸宁隐水洞地质公园、咸宁地质博物馆、荆江大堤和古城墙等都被作为自然课堂开展过野外实践教学。随后,学院将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李巍峰,刘广胜,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