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沉浸传统技艺 编织心灵图景
本网讯(通讯员 秦运来)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4月19日,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东风学子园光电工程学院推出“千结绘心·手作愈梦”沉浸式非遗艺术疗法体验活动,以中国结编织与心灵绘画为媒介,将传统文化浸润、美育与心理疗愈创新融合。活动吸引全校200余名师生参与,在经纬交织中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
非遗技艺遇见心理疗愈。活动现场设置三大特色区域:在“手作疗愈工坊”,师生们手持红绳与丝帛,通过专业指导学习平结、吉祥结等编织技法,并在丝带上绘制情绪符号。材料包中的流苏、木珠与彩绘颜料的碰撞,让每位参与者都成为非遗创新表达的创作者。“看到丝带上的墨迹晕染开时,就像压力找到了出口。”来自光电工程学院的李晨阳同学如是说。
在“心灵绘画区”,参与者们则拿起画笔,在画布上自由挥洒,将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作。专业心理老师在一旁引导,帮助大家通过色彩与线条表达自我,探索心灵深处的秘密花园。在这里,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对自我认知的一次深化,也是情绪释放的一次契机。
“心语结廊”悬挂的中国结与情绪绘画无声地诉说着创作者的心路故事。活动现场特别设置“解忧盲盒”环节,参与者随机领取他人作品,在匿名互动中建立起特殊的情感联结。
跨学科协作激发创新活力。文化科普区以“非遗知多少”趣味问答掀起热潮,通过介绍讲解中国结的千年演变,同时穿插呼吸调节、正念冥想等心理知识科普。活动特别设计的组队机制要求跨专业团队协作完成作品,让参与的同学结交了跨学科的友谊。这一环节不仅考验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在无形中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交流与融合。同学们分别从历史维度和现代心理科学的角度讲述中国结背后的文化故事,分享如何通过呼吸调节和正念冥想缓解压力,两者相辅相成,使得整个活动更加丰富立体。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合作,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视野,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无限可能,激发了更多创新灵感。
“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文化基因,每一次缠绕都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活动负责人表示,学院后续将持续打造“美育+”心理育人品牌,计划引入扎染、漆艺等传统工艺,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教育的创新生态。当夕阳为“心语结廊”镀上金边,穿梭其间的师生们仍在驻足品鉴。这场传统技艺与心灵图景的编织之旅,不仅让非遗文化焕发青春光彩,更在经纬交错间织就了当代学子的心灵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