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育美•育心•育人丨心灵手巧——艺术学院开展“指尖传非遗 匠心润校园”沉浸式游园活动
本网讯(通讯员 李雪滢)为深化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五位一体”心理育人机制建设,推动“五帮五促”在学生社区见行见效,6月10日中午,学院在逸雅楼举办“心灵手巧——指尖传非遗 匠心润校园”沉浸式游园活动。数百名师生在非遗技艺的亲手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于方寸之间厚植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青春活力。
四坊联动:沉浸体验非遗之美
一花一世界,禅意寄清雅。非遗插花区内,陈军老师以“草木有灵”为引,指导学生选用竹枝、菖蒲、芍药等传统花材,通过疏密错落的布局诠释“天、地、人”和谐之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薛茹心将作品命名为《山涧幽兰》:“修剪枝叶时,我体会到‘取舍即创造’的设计哲理。”
纸卷千重韵,方寸载乾坤。衍纸工坊中,许莉老师演示“紧卷”“泪滴卷”等技法,学生将彩纸条卷压成繁花、灵雀,镶嵌为古风书签。广告学专业学生王雅倩以校徽为灵感创作《华夏翎羽》:“指尖的重复动作让我专注忘忧,这是最生动的‘正念练习’。”
漆彩晕山河,团扇纳春秋。漆扇台前,刘雪颖老师轻旋团扇浸入天然大漆,青绿渐次晕染成山水意境。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团队协作完成《千里江山》系列,扇面层林叠嶂:“原来‘流动的漆’比软件渲染更富生命力,传统工艺藏着数字媒体无法复制的温度。”
香囊承古意,针线绣温情。非遗香包区内,李文雅老师调配艾草、薄荷等香料,学生穿针引线缝制鱼形、如意纹香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将首批成品赠予宿管员:“阿姨每晚巡楼,这枚小香包是我们‘以手传心’的谢意。”
匠心育心:手作疗愈赋能成长
以手静心,纾解情绪压力。衍纸的精确卷压、香包的细密缝制,引导学生在重复性手工中进入“心流状态”,有效缓解学业生活焦虑。
以美润心,唤醒文化自信。漆扇山水与插花禅意构成“行走的东方美学课”,学生通过创作理解“留白”“气韵”等传统审美基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坦言:今天才懂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高级感!”
以情暖心,激活社区联结。活动特设“非遗交换市集”,学生以作品互赠,用漆扇换香囊、衍纸书签赠插花,在分享中深化同窗情谊。学生社区长廊同步展出300余件作品,成为校园文化新地标。
从技艺到心艺:构建以美育人新范式
本次活动是“心灵手巧”板块的深化实践。学院将传统技艺作为心理疗愈媒介,非遗文化变身美育鲜活教材,学生在“做中学”领悟东方造物智慧,同时通过劳动实践赋能社区情感联结,协作创作与作品互赠培育互助精神。
张亮书记在现场寄语:一针一线绣的是文化传承,一卷一染练的是人生定力。当青年与非遗双向奔赴,便找到了‘何以中国’的精神密码。未来,学院将持续打造“非遗工坊”品牌,计划引入缂丝、草木染等技艺,并推动学生将非遗元素融入毕业设计、校园文创产品开发,让传统文化在青年手中“活”起来、“潮”起来,真正实现“以美润心、以美育人”的育人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