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家访暖人心 青春助航行
发布日期:2025-07-18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浏览量:245

本网讯(通讯员 苏芳 陈传辉 熊扬华)暑热正浓,关怀更切。7月11日至12日,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一支由辅导员组成的“青春助航”小分队,顶着烈日,奔赴襄阳市,叩响了一扇扇家门。这并非普通的探访,而是一次带着学校深切关怀和国家资助政策温暖的精准家访行动,目标是学院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这是该院积极响应教育部“精准资助”、“三全育人”号召,落实武汉理工大学《关于开展2025年暑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工作的通知》精神,用心用情架设家校“连心桥”的生动实践。

一、叩开家门,打开心门:精准把脉问需求

“快请进,老师们辛苦了,这么热的天还跑这么远!”在襄阳市襄州区李同学(化名)家中,家长的热情招呼瞬间驱散了暑气。在李同学家略显简朴却整洁的小院里,辅导员陈老师和同事们与家长、学生围坐在一起,像家人般拉起了家常。

微信图片_20250718143016.jpg

家访绝非简单地“登门拜访”。辅导员们此行带着“三份清单”:一份是“情况清单”,他们要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构成、主要经济来源、当前面临的最突出困难。“家里几口人?主要靠什么收入?老人身体怎么样?还有什么特别需要帮助的地方?”老师们问得细致,记得认真。一份是“倾听清单”,他们更想真诚地听听家长和学生的心里话、思想上的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孩子在学校适应吗?”“最希望学校在哪方面多帮帮孩子?”“孩子自己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实现的愿望?”坦诚的交流,让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还有一份是“政策清单”,他们要将国家和学校从奖助学金到勤工助学、从学费减免到临时困难补助等全方位的资助帮扶政策,“面对面”“点对点”地送到家长和学生手中,确保他们不仅“听得到”,更能“弄得懂”“用得上”。

二、家校携手,共绘未来:赋能成长解难题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踏实,专业课成绩稳步提升,还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综合素质不错!”在反馈学生在校情况时,辅导员老师们不吝赞美,也坦诚沟通需要改进之处。针对家长和学生们普遍关心的学业规划、考研方向、实习机会、就业前景等“成长大事”,老师们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趋势,耐心解答疑问,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资源信息,仿佛一堂开在家里的“生涯规划微课堂”。

“真没想到老师能来家里,把政策讲得这么清楚,还给孩子规划了这么多。”一位家长拉着老师的手,眼眶微红,“知道学校这么关心孩子,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再难也要支持孩子好好读书!”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感动,是酷暑中最清凉的慰藉。

受访的学生们更是深受触动。“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的关心,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更给了我们前行的勇气和信心。”李同学(化名)坚定地表示,“我会牢记这份温暖,更加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将来有能力了,也要去帮助更多人!”青春的誓言,在小小的院落里显得格外有力。

三、精准滴灌,暖心育人:步履不停助远航

外国语学院的这次襄阳家访之行,是武汉理工大学2025年暑期精准资助家访工作的一个缩影。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走访慰问,更是一次“精准滴灌”的暖心育人实践。

“察实情”是基础:老师们深入家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精准核实了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实施“一人一策”的精准帮扶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让资助资源真正用在刀刃上。

“暖人心”是关键:面对面的交流传递了学校的温度,心贴心的沟通消除了家校的隔阂。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项项政策的解读,一个个切实的建议,如春风化雨,滋润了困难学子的心田,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我发展的动力,让育人工作更显温度与深度。

“聚合力”是目标:家访成功搭建起家校协同育人的坚固桥梁。家长更了解学校、更信任学校,学校更理解家庭、更贴近学生。双方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标上达成更深共识,凝聚起强大的育人合力。

步履不停,关爱不止。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家访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精准资助工作,不断拓展家校共育的渠道与内涵,完善困难学生动态档案和长效帮扶机制,努力为每一位追梦学子扫除后顾之忧,用心用情用力护航他们的青春梦想扬帆远航,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道路上书写更温暖的育人篇章。

责任编辑:郝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