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追寻领袖初心,传承延安精神
发布日期:2018-08-09
浏览量:3986

走进梁家河,体悟知青情

陕北黄土高原上坐落着一座不平凡的小村庄,习近平总书记曾有七年的青葱岁月挥洒在这梁家河村。从青涩知青少年,成长为有志之士,作为一代领袖带领中华儿女走向幸福之路,这一路的蜕变成长,被梁家河深深镌刻。2015年习总书记重返这个让他梦魂萦绕称作第二故乡的村子,不禁感慨道“我人生地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2018年8月1日,趁着微微晨光,经过长途跋涉之后,调研团队一行八人终于抵达梁家河村,参观了知青旧居、知青井、村史馆及苹果科技园,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当年插队下乡的艰苦生活。随后,通过村民访谈和村委会介绍,调研队员们了解到梁家河村目前在正实施“三变改革”,即农户之间组成小组,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构成“小组+公司”或“小组+合作社+公司”的形式实现“村企联合、公司经营、集体创收、农户分红”。同时通过村支部也了解到梁家河村实施的“一心三区一带”支部引领发展规划已经初见成效。

下午时分,为了参观习总书记考察过的果园,了解梁家河村乡村振兴现状,调研团队沿着陡峭的山路,经历了两个小时的高温酷暑,终于成功抵达了梁家河村改革的先进典范——标准苹果园区。2015年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回梁家河村时对该园区进行考察,并提出一系列发展建议。今日,调研团队的队员们沿着同样的路线走过书记走过的路,看着三年后的发展与变化,不仅感慨万千。随后,队员们拜访了果农王大爷及其妻子,据其描述,王大爷是梁家河土生土长的村民,以前单纯靠种地谋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他们将原本光秃秃的山上全部种上苹果,当地政府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水肥一体化”亦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力。在过去一年里,王大爷家纯收入达到12万左右。

从梁家河知青到总书记,初心不变,信念不变,习总书记道“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队员们分享着心得体悟,立志要成为一名笃勤者,秉承延安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向前。

前往枣园林,重温红色梦

调研队于8月3日到达延安,前往枣园重温红色梦。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是抗战时中共中央书记的居住地。步入绿树丛荫的枣园革命旧址,成员们沿着幸福渠走进窑洞群,通过参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彭德怀等革命伟人旧居,实地感受革命伟人和群众同甘苦的生活环境。毛泽东的著作、周恩来用过的纺车、朱德用过的沙发、彭德怀休息过的床等一批文物引起了成员们极大的兴趣,纷纷拍照留念。

 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内,悬挂着著名的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挥手之间”旧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在这里作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决定。在枣园后沟口有《为人民服务》讲话台,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召集的会议上,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2007年6月29日,这里建成了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的《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高6米,重60吨的张思德花岗岩雕像象征着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留群众心中,并且这种精神为后人所致敬并践行着。

毛泽东在枣园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上,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同时,党的七大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 团队成员张荣嘉不仅感慨到:“这就是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新时代青年都应该具有的精神。”

寻根延安城,研学延安魂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是贯穿于党的理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的灵魂。延安精神不仅是对以往历史的提升和突破而最终形成开创性的思想理论成果;更是对形势发展的方向性变化或质的变化而起决定作用的精神。

十九大以来,延安精神也必将浸入新的内涵,习总书记对社会对青年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蕴,此次调查问卷将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与“延安精神”相结合,从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出发,设计两大板块问卷进行发放,调查当地市民对新时代下延安精神的理解。2018年8月4日下午,团队成员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高阳酷暑前往公园、书店、超市等地进行问卷发放,共计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7份。

团队成员随机采访路人对延安精神的理解以及十九大以来延安风貌新变化。其中一位张大爷令成员们印象深刻,他曾经是延安革命纪念馆红色讲解员,团队成员就延安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向张大爷请教,张大爷详细讲述了延安精神的发展并就他认为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这一观点做了详细得阐述和解释。

随后,为进一步调查延安精神,调研团队去往更多的红色革命景点追寻延安精神的发展。清凉山,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团队成员今天参观的第一站。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等报社的所在地。当年,老一辈新闻出版工作人员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新一代新闻出版工作者树立了优良传统和作风。

怀着崇敬的心情,团队成员继续参观了王家坪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当看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都是在如此阴暗、简陋的窑洞里,团队成员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团队成员胡思梦感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那么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凭着顽强的毅力抵御外敌,坚守信仰,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自己的力量乃至整个人生。这就是我们探寻的延安精神,也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该努力培养的精神”

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调研团队成员王志如是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调研之旅,困难重重,不抛弃,不放弃。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永垂不朽,我们在用行动去实践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