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还需绿色引擎,华农学子利用专业知识调研小龙虾壳回收利用问题
发布日期:2023-07-26
浏览量:368

本网讯(通讯员 柳晓珊)75日至13日,由华中农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孙博等八名同学组成的实践队伍在指导老师柳晓珊的带领下前往潜江开展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围绕主题“小龙虾的一生,如何回收利用小龙虾壳”展开调研,从小龙虾培育到进入市场,搬上餐桌,到虾壳后续更回收利用,利用所学亲身实践,增长自身见识与能力。

访专业学者 解龙虾之迷

实践队伍结合小龙虾养殖、消费到虾壳回收利用的三个过程,制定了相关调研计划。并在前期与进行甲壳素相关研究的刘培文教授进行深入交流,而后前往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张家窑的玉欣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展开调研。合作社负责人李明波先生对小龙虾的分级、产量、生长周期、养殖面积、评价标准、生长环境等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带领实践队走访了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

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向实践团现场介绍

关于小龙虾壳的回收利用,李明波也指出基于小龙虾的养殖方式,在养殖过程中回收自然蜕下的虾壳难以实现,而市面上餐厅的虾壳由于难收集、难处理,在回收利用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赴龙虾之城 了解行业现状

除了源头了解,实践队也在消费环节进行了详实的调查。实践队伍在武汉和潜江随机选取了几家售卖小龙虾的餐厅,通过对店家和食客的采访,了解消费环节小龙虾壳处理情况以及消费者对于小龙虾壳处理的了解程度以及支持情况,同时实践队伍也向受访者介绍了小龙虾壳的利用价值,并发出环保倡议。

实践队向餐饮负责人调研虾壳处理情况

潜江某小龙虾连锁餐饮店负责人王楚说:“回收小龙虾壳会影响餐厅的翻台率,如果有无痛解决垃圾分类和保证工作效率的机器,出于对环境的爱护我们也会引进的。”

走进实验室 初制甲壳素

小龙虾壳中富含甲壳素,而提取难度究竟如何,目前没有直接研究说明从厨余垃圾中提取甲壳素的难度,实践小队决定利用专业知识,亲身动手实验,从小龙虾虾壳中提取甲壳素。

实践成员在通过水洗、酸洗、碱洗、氧化四个步骤分别除去了杂质、无机盐、蛋白质,虾青素等物质,从11克的厨余龙虾壳中提取了2.5克的粗制甲壳素,产率在22.7%左右。成员们也将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拓展和改善在小龙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实验方式。

实践队自主利用龙虾壳提取甲壳素

实践队成员孙博说:“实验和调研中我们都遇到了种种困难,某些调研对象的一开始的不理解和实验操作的难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去解决。短短八天时间并不代表我们实践的全部,我希望能够改进处理技术,让更多的小龙虾虾壳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